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1月19日《法制日報》)
3年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如今,“老虎”打了不少,“蒼蠅”也“拍”了不少,但仍需下狠心,讓所有“蠅貪”都能落入法網。
基層,“山高皇帝遠”,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一些領導干部看似官職小,但手握實權,有工程、有款項能在第一時間知曉,順帶收入囊中,吃拿卡要、索賄貪腐便也“順其自然”了。一些人違紀違法甚至走向腐敗犯罪的深淵,根本原因就在于漠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忘。推進基層反腐,必須把紀律擺在首要位置,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信息,2015年7月至12月,涉及國家下撥專項資金和津補貼問題多達337起,涉及單位或集體資金的有232起。應撥付到群眾個人的資金和津補貼,被“動手腳”的多達291起,而一些群眾的低保金,涉及孤兒、老人、殘疾人的安置和管理資金也難逃“毒手”。雖用“蠅”“蟻”之類形容此類貪腐,但其貪心卻可吞象。“蠅貪”的危害不容小覷,群輕折軸,積羽沉舟。這樣的“蠅貪”早該“下崗”,豈能縱容?
反腐沒有休止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決懲治腐敗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任務,對基層的“蠅貪”,必須一查到底,不斷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成效取信于民,重塑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推進基層反腐,要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新修訂的《廉潔自律準則》向全體黨員發出了道德宣言,給出了立德向善的正面清單,《黨紀處分條例》則開出了負面清單,劃出了黨員干部不可觸碰的底線。反腐敗的決心不能動搖,更要持之以恒。
治理基層貪腐,把紀律挺在前面,既要下猛藥,也要治病根。解決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僅要有動真碰硬的態度、嚴懲不貸的手段,還要建立起切實管用的長效機制,不斷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同時,必須加大懲治力度。針對“微腐敗”的特點,要對癥下藥在征地拆遷、惠民資金、工程建設等高風險領域加大治理力度。只有讓紀律的“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才能遏制腐敗滋生蔓延的勢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違反哪方面的紀律,都會影響黨的執政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大多數。落實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既是方向也是路徑。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有反腐專家認為,2016年,一場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強勢基層反腐格局即將形成。“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2016年這個新起點上,正風反腐的必須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推進基層反腐,下決心,更要下狠心,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取得反腐的最后勝利。
推進基層反腐,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黨中央掀起的反腐風暴驗證了反腐敗的決心,推進基層反腐,把紀律挺在前面,順應黨心民心,有利于建設良好的政治生態,更能讓老百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權威。(于雪潔)
進入三月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步伐不變,利劍高懸,持續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接連拿下王珉、盧子躍、王陽和李嘉等“老虎”,增強了群眾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賴。就基層群眾而言,固然為“打虎”拍手叫好,但大“老虎”畢竟距離太遠,而對身邊的“蒼蠅”卻有切膚之痛。
十八大以來,隨著“上無禁區、下無死角”的反腐攻堅的持續深入開展,眾多“老虎、蒼蠅”紛紛落馬折翅。
日前,鄭州市紀委對近期查處的9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發出通報。記者留意到,這9起問題中,有7起涉案者都為村干部。
日前,鄭州市紀委對近期查處的9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發出通報。記者留意到,這9起問題中,有7起涉案者都為村干部。
這9起問題中,有7起涉案者都為村干部。
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強力反腐,雷霆出擊,重拳出手,做到有貪必反、有腐必懲、有案必查,對各類腐敗不手軟、不姑息、不遷就,發現一起、查辦一起,先后拿下上百只大老虎。
農補貼是國家為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而專門出臺的照顧性政策。但是,如果好政策沒有配備好的制度設計和好的執行,很可能在運行過程中“走形變樣”。
前不久,新縣卡房鄉老黨員林典勝向巡察組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他逢人便講:“上面派來巡察組,俺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問題,現在基層的風氣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