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2日09:03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對致遠艦進行考古調查的海上平臺。
考古隊員對致遠艦進行水下調查 。
當時濟遠主炮被打撈出水的影像。
遼寧丹東東港發現致遠艦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應該以發現致遠艦為契機,建立系統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已出水大量文物
部分文物表面依然光滑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余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狀態,它們被放置在注滿海水的儲藏盒中。除了機關炮子彈外,水下作業過程中,不少步兵武器的子彈也被發現。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此次考古發現的位置應該是位于致遠艦的后方,因此在出水的文物中,包含了一些當時船員的生活用品,這將為研究當時船員的海上生活提供依據。
據陳悅介紹,由于長時間泡在海水里大部分文物出水時表面都附著了很多海洋生物,但也有部分深埋在淤泥中的文物表面依然光滑。
“目前出水的文物大部分還要進行后期的細致清理才能識別更多的信息,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有關致遠艦的信息也會越來越豐富。
陳悅說:“此前在打撈濟遠艦時候發現,有的艙門的密封性好,水都沒有進去,里面的東西,包括紙和圍巾還是干的,期待致遠艦上也會有此發現。”
是否整體打撈
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計劃出臺
目前已經確認這艘沉艦就是致遠艦,那么是否會進行整體打撈呢?
領隊周春水介紹說,雖然今年以來出水的文物有100余件,但是考古工作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的,并且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并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臺后,再著手進行。
陳悅認為,就目前的情況還無法做出是否應該整體打撈的判斷。
“現在對于這艘船的整體形態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是一艘整船,還是一堆碎片現在不知道。”陳悅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就決定是否整體打撈還太冒失了。”
陳悅認為,現在最急迫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發掘,更大規模的發掘,“起碼把這個船的樣子給發掘出來。”
軍事博物館研究員、海軍史專家許華則表示,即使將來致遠艦能夠被打撈起來,保養和維護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
濟遠艦遺物
嚴格來說是日本軍艦遺物
對于此次致遠艦的發現,陳悅說:“這對我們意義重大,因為在致遠之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北洋海軍戰艦遺物出水。”
陳悅說,有一件事情很多人沒有注意,就是目前在山東劉公島上甲午紀念館里所陳列的濟遠艦文物,鎮館之寶就是濟遠主炮。但是要注意這是濟遠艦在甲午戰敗被俘在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一定階段后沉沒又被打撈起來的。
“所以濟遠遺物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日本軍艦的遺物,因為很多的物品都日本人的。”陳悅說,“而且濟遠艦在被編入日本海軍后,船體很可能被改造過,因為火炮等物品使用經驗也不一樣,應該被日本人改過,包括艦上的一些小型火炮也不一定是當年北洋海軍原裝的。”
濟遠艦,1895年甲午戰敗被俘編入到到日本海軍,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觸雷在旅順海域沉沒。1988年對濟遠進行打撈,出水文物中濟遠艦艦首的2門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但由于此次打撈由于打撈工作船噸位小,軍艦沉沒位置水深過深,未能實現整體打撈的目的。
“所以說,真正的原生態的北洋海軍的軍艦被發現這是第一次。”陳悅說。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說,從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經過長達3年的水下考古,多處重要遺物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證明“丹東一號”就是當年沉沒的致遠艦。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丹東一號”沉艦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說,出水的200余件文物多為船體構件、船員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
隨著“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這也意味著為期兩年的水下調查階段結束,進入考古發掘階段。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水下考古隊在10月4日正式啟動水下發掘工作,這也是致遠艦身份確認后的第一次水下發掘行動。這意味著致遠艦的考古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這也意味著為期兩年的水下調查階段結束,進入考古發掘階段。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水下考古隊在10月4日正式啟動水下發掘工作,這也是致遠艦身份確認后的第一次水下發掘行動。這意味著致遠艦的考古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水下調查階段結束,進入考古發掘階段。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的出水文物被發現。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的出水文物被發現。由于北方天氣轉涼,海況復雜,今年對致遠艦的考古調查也將于10月中旬結束。
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楊光)海底打撈三次均告失敗后,為紀念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遼寧省丹東港投資3700萬元人民幣以1:1原始比例復原“致遠艦”,目前船體龍骨已順利完成兩段合龍。目前,長81.38米、寬11.58米的“致遠艦”船體甲板主體完工,8段龍骨已合龍兩段,預計今年9月投入使用,弘揚當年鄧世昌等將士無畏的民族精神。
7月19日,在遼寧丹東東港,工人正在按照1:1的比例分段復建致遠艦。致遠紀念艦正在緊張建造。為紀念甲午海戰120周年,丹東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下稱丹船重工)承建的北洋艦隊“致遠艦”1:1復制建造工作正在進行。
1月30日,四川省圖書館舉行了一場考古講座,考古人員帶著聽眾穿梭于歷史歷史洪流……目前,海昏侯墓內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等各類精美、珍貴文物1萬多件。
目前,海昏侯墓內出土金器、陶瓷器等各類精美、珍貴文物1萬多件。
考古學家在黃海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的消息轟動了整個考古界,更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
今年8月,國家文物局開始對“丹東一號”進行重點調查和打撈。經過一個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隊已打撈起一百多件文物。
近日,考古學家在黃海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戰中沉船的真實身份,經初步確認為北洋水師的致遠艦。
近日,考古學家在黃海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戰中沉船的真實身份,經初步確認為北洋水師的致遠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