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中國經濟新常態專家系列談九】
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的高度,及時準確地做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戰略判斷,這是既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新特征的科學概括,也是未來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戰略起點,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經濟發展猶如滾雪球一樣,當雪球小的時候,可以很快翻一番,隨著雪球體積的增大,必然要減速。世界各大經濟體在經濟增長中都出現過這種趨勢。當然,速度降低并不影響總量繼續增大,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率每提高1%帶來的增量比10年前增加10%還要大。因而,經濟新常態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要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新常態,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極限,而是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了新機遇、新天地。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經濟發展同樣有其自身運動發展的規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要積極引領新常態,關鍵是要尊重經濟規律。
一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每一個國家有每一個國家的實際,每一個地區有每一個地區的實際,每一個部門有每一個部門的實際。從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史不難看出,什么時候從實際出發,國民經濟就能夠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后,之所以我國國民經濟能夠取得巨大成就,根本的一條就是沒有照抄照搬別國模式,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現代社會,不論社會制度如何,不論處在什么發展階段都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欠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表面看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實質是有沒有沒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么政府軟弱渙散,要么政府包辦一切。從我國的情況來看,改革開放之前,屬于政府代替市場。改革開放,說白了就是要放,把不需要政府干預的放歸市場。因此,引領新常態,就要為政府列出必要的“正面清單”,實現法無授權不可為,為企業列出負面清單,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
三是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一年有四季,經濟有周期。農耕社會受自然影響較大,經濟運行與氣候等自然因素直接,風調雨順農業就豐收,遇到洪旱災害,收成就減少。工業革命以來,經濟運行受自然條件影響越來越小,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愈益明顯。宏觀調控可以起到消峰填壑,減少波動幅度,但不能保證經濟運行呈現直線式上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運行呈現直線式上升。我們不能只看到經濟下行,更需要看到其對促進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的作用。在日子好過的時候,誰都不愿意優化結構,運用新技術。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引領新常態,就是通過市場手段淘汰落后產能。
四是經濟改革是有規律的。中國的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外國沒有為我們提供可供照搬的模式,老祖宗沒有給我們提供現成的答案,唯有在探索中總結經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擔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同時,改革中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等都是改革規律。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 趙振華)
10月18日下午,全省經濟運行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召開,市長劉繼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保倉,副市長劉國連、劉占方、王田業,周口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建志,以及市政府秘書長張繼林等在周口分會場收聽收看。
省統計局5月18日公布消息,4月份全省經濟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部分指標增速有所加快。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貿易低迷,金融市場震蕩,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因素增多……
“中國經濟硬著陸”不符合實際 針對外界關于“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的關切,徐紹史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說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今日,河南省統計局發布消息,11月份全省經濟延續了10月份的良好發展勢頭,趨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升,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
11月13日,記者從河南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經濟增長,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逐季好轉。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一、二季度連續同比增長7%,經濟運行回暖企穩。
我省工業增速呈現逐月回升態勢,今年3、4、5月份工業增速分別為7.2%、7.5%、7.8%……隨著國家和我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我省工業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趨升。
當前中國經濟怎么看、怎么辦系列之二 當前經濟運行為何出現走勢分化?
原標題:經濟筑底趨穩 消費亮點增多(讀數·發現經濟運行的軌跡)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看,2月份,企業新訂單指數扭轉連續6個月下降的局面,回升0.2個百分點,達到50.4%。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雖然經濟運行呈現向好變化跡象,但后期走勢仍需觀察。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發布,2014年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降幅收窄,反映出當前經濟下行態勢趨緩。
奮發有為,是要瞄準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對經濟增長形成新的必要支撐,努力遏制經濟下行勢頭,防止增速滑出底線。更加注重區間管理、定向調控,有針對性地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宏觀調控最鮮明的特點之一。
11月20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前10個月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隨著全省各地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活動的深入開展,我省工業經濟運行穩步回升。1至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11.1%,較前9個月和前8個月分別提高0.1和0.3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置分別前移1個和2個位次。
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發展沒有大的起伏,GDP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7.7%滑落到今年一季度的7.4%后,二、三季度增幅分別為7.5%和7.3%。對此,盛來運表示,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新常態的視角看待當前經濟,中國經濟實際上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4%。9月進口增速超出市場預期,緣于“出口引致的進口需求”回升,而與內需相關的能源、資源類產品的進口維持“量增價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