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險、嚴監管”是今年保險監管工作的主基調。目前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一些重點領域、激進險企的風險正在逐步顯現。如何化解風險?如何處置問題較大的險企?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明確了監管思路。
必要時動用保險保障基金
在談到特別要防范部分險企因突發情況引發的流動性風險時,陳文輝表示,要做到提前發現、提前預警。“對個別問題較大公司,采取‘一企一策’,做細做實應急預案,并切實完善好風險隔離機制,必要時發揮好保險保障基金的兜底作用。”
保險保障基金,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和《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繳納形成的,在規定情形下用于救助保單持有人、保單受讓公司或者處置保險業風險的非政府性行業風險救助基金。目前,保險保障基金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籌集、管理和使用。
此前,保險保障基金共被使用過兩次,即通過管理救助方式有效處置了新華人壽和中華聯合保險的風險,并實現了基金資產的溢價退出。這兩次風險處置不僅成功化解了行業風險,也進一步增強了基金資本實力,為未來承擔更為嚴峻的風險處置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瘦身”變賣優質資產
當然,動用保險保障基金只是極端情況下的兜底方案。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大部分激進險企仍可通過轉型來化解中短期的流動性風險。如何扭轉現金流困局?陳文輝在接受采訪時也指明了方向。
他說,險企要通過“瘦身”化解風險。比如,一些問題險企持有很多優質資產,但與自身主營業務協同效應不強,和負債不匹配,可以通過轉讓進行變現。“對那些問題嚴重的險企,監管要做好各種風險處置預案和系統準備,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行業影響力關鍵看是否干好該干的事
在“保險業姓保”的大背景下,“以保費規模論英雄”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對此,陳文輝對“行業影響力”進行了重新定義。“一個行業的影響力,不能簡單看它的資產規模,關鍵要看它起什么樣的作用,是否干好自己該干的事。”
何為“干好自己該干的事”?回歸保險本源才是正道。陳文輝表示,無論是企業和家庭財產保險、信用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責任保險,還是保險資金運用,都是在直接和間接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險業要在上述領域精耕細作,種好自己的田,充分發揮在風險管理和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上的核心優勢,發揮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作用。”
對于偏離保險本源的產品和企業,陳文輝直言,必須花大力氣去糾偏。“吃一塹不長一智是不行的。”陳文輝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權結構和真實股東穿透監管,加強關聯關系穿透性審查,要求保險公司逐級披露股權結構至最終實際控制人,也就是穿透到最后的自然人,并且最后的自然人之間不能有關聯關系,禁止代持、違規關聯持股等行為。
勇于“揭蓋子”“打板子”
在行業正本清源的路上,未來將怎樣強化監管?陳文輝認為,要重塑保險業形象,首先就要重塑監管。具體要從重塑監管理念和定位、重塑從嚴監管氛圍、重塑監管能力、重塑監管紀律、重塑監管文化等五方面入手。
陳文輝說,重塑監管理念和定位,就要徹底厘清監管與發展的關系。當前要克服把保險監管機構當成“保險總公司”的傾向,監管不要越俎代庖去關心保費規模、增長率等,不要總是片面想把行業做大,認為只有行業做大了才有地位。
“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在監管中就會形成‘護犢子’的習慣,該出手時不出手。”他直言,要重塑從嚴監管氛圍,就要牢記監管職責,敢于亮劍、敢于碰硬,勇于“揭蓋子”、“打板子”,堅持嚴罰重處,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監管、懈怠監管。
他表示,對于個別影響惡劣、屢犯不改的機構,要采取頂格處罰,并推進實施高管人員任職資格取消或市場禁入等措施。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線索,凡是涉及違法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沉重代價,形成強大震懾。
8月16日,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一方面增加了信披項目,把重大投資以及投資損失納入信披范圍;另一方面也將再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互制保險組織等納入信披的范圍之內。
8月16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強調,決不能使保險資金成為大股東投資控股的工具,要加快建立健全資產負債管理機制,強化保險機構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記者16日從保監會獲悉,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戰略發展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保險資產管理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召開。
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戰略發展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保險資產管理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召開。中國保監會有關部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負責同志參會。
記者梳理了保監會及各地開出的罰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7年保監會以及41個保監局已經累計開出逾500張罰單,罰款金額近7000萬,而去年全年罰金也不過9600萬元。其中保險資金違規運用的處罰可謂重拳。
近日,保監會披露上半年保險業經營數據,在調整業務結構的過程中,回歸保障正在推進,服務實體經濟,助力脫貧、保障民生,充當著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角色。
“防風險、嚴監管”是今年保險監管工作的主基調。目前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一些重點領域、重點公司的風險正在逐步顯現,保監會正緊盯亮起現金流“黃燈”的少數激進保險機構。
為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補齊監管短板,進一步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監會決定啟動償二代二期工程,目前已經起草了相關文件,本周開始在業內征求意見。
7月28-29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保險業學習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專題培訓班”上表示,要深化推進公司治理改革,堅決防止出現大股東操縱的現象,不能使保險機構異化為少數人的融資平臺。
近日,一位浸淫保監系統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沒有正式的發文和官方說法,但從實際情況觀察,保險公司的批籌從今年2月開始已經停止了。
6月30日,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當前關聯交易管理中存在的關聯關系難以識別、交易結構復雜多變、關鍵環節審核責任不清晰等亂象問題,做出進一步明確規定。
保監會6月13日發布1-4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1-4月,原保險保費收入17996.33億元,同比增長27.81%。1-4月,資金運用余額141520.17億元,較年初增長5.68%。
記者江帆報道:中國保監會今天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當前保險業風險防控的九大重點領域。
上海證券報從業內獨家獲悉,為摸清保險機構債券交易風險狀況,保監會昨日向保險機構下發了《關于報送債券交易有關情況的通知》(下稱《通知》),擬開展債券交易有關情況的調查。
3月13日,保監會對外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離岸再保險人提供擔保措施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表示已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