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古語典故闡述生態文明,讓我們一起品讀,領悟其中的深刻警示和啟迪。
“當今社會發展快速,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間真情,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割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習近平說自己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夫妻倆都有自己的事業,但是對家庭都是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遺產提名項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數臺智能化的大型收割機同時啟動,開足馬力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割穗、脫粒、稻谷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轟鳴的機器聲取代了傳統人工作業的辛勞場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增強人民體質、保障人民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時刻激勵著廣大體育工作者,繼承發揚中華體育精神,不斷書寫精彩篇章。
【學習進行時】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強國建設,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第16個“全民健身日”到來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感悟習近平推動全民健身的故事。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 體育事業與體育精神,亦是這樣。 2021年9月15日,在陜西大會堂北大廳,前來出席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體育界代表親切會面時,一眼就認出了短跑運動員蘇炳添。 總書記勉勵他:“你
8月7日迎來秋天第一個節氣——立秋,遍布華夏大地的文化古跡將再次披上秋裝。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這是習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告白。近年來,習近平總書
人文與經濟互促互榮,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位于沅江江畔的湖南常德河街歷史悠久,曾毀于1943年的常德戰役。近年來,常德市復原老河街風貌,將此地打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2024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河街,察看各種特色小吃、
在綠意盎然的鼓浪嶼上,有一座紅色穹頂建筑引人注目。 這座有著110多年歷史的建筑名為八卦樓,是鼓浪嶼的地標建筑之一。當年,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曾這樣扭轉這座百年建筑的命運。 八卦樓坐落于鼓浪嶼東北部的筆架山東北麓,俯瞰廈門港。許秋珩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這是習近平早年在正定工作時的深情告白。 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宣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跟著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