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進南鑼鼓巷,游客會漸漸發現,污染環境、衛生臟亂差的低端小吃店不多了。筆者昨日自交道口街道獲悉,南鑼鼓巷正逐步用風格各異的文創店取代小吃店,讓商街提升整體文化特色。
周日,正是南鑼鼓巷商街一周中游客最多的時候。筆者發現,南鑼鼓巷比往常干凈多了。人群依舊摩肩接踵,但原來湯汁兒、塑料盒遍地的景象少多了。許多賣炸臭豆腐、炸肉串、烤魷魚的小吃店消失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文創小店。
筆者走到一家名為“恐龍時代”的小店門前。里面的顧客廖女士告訴筆者,自己就住在附近,常來逛逛。以前進了胡同沒多遠就能聞到一股股嗆鼻的油煙味兒,現在好多了。這家店原來是家賣炸豆腐的,門前總是聚著好多人,旁邊的垃圾桶常常堆滿。現在變成了賣動物標本的小店,不僅門前干凈了,來南鑼鼓巷也不再為了吃小吃。
交道口街道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南鑼鼓巷,“酸辣粉”、“烤魷魚”、“阿拉伯肉串兒”等一些隨處可見的小吃店名號,都將逐漸被各式各樣的文創小店所取代。
據了解,南鑼鼓巷全長800米,胡同兩側分布的商戶已達210家,日人流量達到五六萬人次。這些低端小吃店不僅衛生得不到保障,而且影響環境衛生,住在這里的居民經常投訴。有些商戶直接在墻上“開門打洞”,嚴重破壞了南鑼鼓巷的歷史文化風貌。隨著《南鑼鼓巷特色商業街區業態準入名錄》的出臺,以及東城區對南鑼鼓巷餐飲店的準入機制進行了嚴格控制,同時組織食藥、工商、城管等部門聯合執法,清理亂擺地攤和黑三輪黑摩的,加大日常監控和巡視力度,讓文化味在南鑼鼓巷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