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王紹偉 通訊員 楊國棟)3月22日,文化部非遺司司長李雄一行3人就寶豐縣創建國家級書會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進行考察調研。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宏景,省市文化部門負責人和寶豐縣有關領到陪同考察調研。
寶豐縣文化底蘊深厚,是文化部命名和表彰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建設先進縣。同時還是中國曲藝之鄉、中國魔術之鄉、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和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2008年,寶豐縣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
該縣負責人從4個方面匯報了寶豐縣創建國家級書會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工作。一是豐厚的寶豐歷史文化資源孕育了寶豐書會文化;二是綿延不斷的寶豐書會文化深遠地影響著寶豐乃至中原地區的民眾生活;三是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寶豐書會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深遠意義;四是各級領導重視支持,全面開展書會文化生態保護工作。
據介紹,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寶豐馬街書會被稱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河南民俗經典之首。每年正月十三,全國的民間藝人從四面八方云集寶豐,以天為幕、以地為臺,說拉彈唱,有“一日能看前臺戲、三天勝讀萬卷書”之稱,2013年,馬街書會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民間盛會。
據了解,寶豐縣現有馬街書會、汝瓷燒制技藝、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寶豐魔術、寶豐提線木偶戲、妙善觀音傳說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高臺曲子、墨派大調曲子、豫西大鼓、西路墜子書、平調三弦書等55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對戲、寫書、唱愿書、拜師收徒等85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國家和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6項,國家和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329人。寶豐縣擁有以馬街村為代表的6個中國傳統村落,30個河南省傳統村落,2個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4個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他們都是孕育和承載寶豐說唱文化的深厚土壤。
考察調研期間,李雄一行在省市縣領導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香山寺、馬街書會民俗園、肖旗鄉韓店嗩吶村、趙莊鎮魔術一條街等地進行考察調研,欣賞了原汁原味的寶豐特有的曲藝文化和魔術文化。在馬街書會民俗園中的中華曲藝展覽館,95歲高齡的三弦書傳承人余書習老先生字正腔圓唱起三弦書《勸閨女》時,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在韓店村一攤攤嗩吶響聲震天,李雄等拿起相機和手機不停拍攝;在劉順魔術培訓基地,丁德龍、王獻坡等我縣的農民魔術師表演的節目讓考察人員流連忘返。
考察期間,李雄認為,寶豐縣馬街書會作為以說唱藝人為主體的獨特文化平臺,集中體現了寶豐書會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以馬街書會為核心的書會文化已經融入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成為了影響民眾精神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實踐活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