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淅川:探索水清民富新路徑

2017-01-18 10:28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胡楚強 周彥波)  新年伊始,淅川捷報頻傳,折射出其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逐夢“綠富美”的信心與底氣。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2016年,淅川有機農產品進入北京500個社區,被端上眾多北京居民餐桌;進京銷售產品累計達1.79萬噸,銷售收入4.65億元,渠首“生態農產品”品牌叫響京城。

  這是一系列值得自豪的榮譽:淅川,作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全國創建出口農產品安全示范縣,已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98.7萬畝、有機綠色農業生產基地9.75萬畝,“三品一標”認證面積居全市前列,帶動全縣農民每年增收20億元,4.8萬貧困人口由此脫貧……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淅川朝“綠富美”加速奔跑,靠的是什么?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淅川縣委、縣政府主動順應新常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以綠色供給滿足水清民富需求。

  生態立縣

  水清民富的“淅川路徑”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淅川承擔著“一渠清水送京津”的重要使命。在縣十二次黨代會上,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鄭重承諾:“堅守水質保護底線,把保水質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

  然而,嚴峻現實不容忽視——淅川地處秦嶺余脈,水土極易流失,荒山石漠化嚴重。同時,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淅川環丹江口庫區有20萬名農民,仍依賴崗丘薄地從事傳統農耕,所施的農藥化肥影響著水庫水質。

  水質要保護,農民要脫貧。究竟該如何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淅川縣決策者精心謀劃“后移民時代”水源地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在深入調研論證、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引領“后移民時代”淅川發展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發展規劃》清晰地呈現在淅川人面前,并隨著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的出臺,而上升為國家戰略。

  淅川縣始終站在南水北調大局的高度謀發展,把建設水清民富縣強新淅川作為總目標,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為載體,強力實施生態立縣、創新活縣戰略,突出抓好生態農業等重點工作。

  職能轉變

  綠色優質的“淅川探索”

  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加快發展有機農業,狠抓標準化生產、監管。淅川有機農業在全市獨占鰲頭,淅川的探索值得探究。

  淅川縣一改行政干預的傳統做法,用市場化機制刺激產業發展。找準定位,放管結合——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把不該管的堅決交給市場,把主要職能轉變到政策服務、市場監管上,全面激活市場、激活主體。

  5年來,淅川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大力扶持發展金銀花、茶葉、竹柳等生態農業,并從資金扶持、品牌認證、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優惠。同時,全縣各部門傾力支持服務,做到基地建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金融部門先后融資近20億元,為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破解資金瓶頸。

  優厚的政策“紅包”,極大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生態農業積極性。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每年新發展茶葉、竹子、軟籽石榴、金銀花等生態農業基地4萬畝以上,產業規模逐步壯大。2016年新發展家庭農場160多家、合作社200余家。全縣97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成為生態農業的生力軍。

  好產品產出來,更靠管出來。在食品安全領域,處于金字塔尖的是“有機食品”。

  淅川向著更高標準體系對標看齊,為辣椒、柑橘、核桃、茶葉、軟籽石榴、大閘蟹、食用菌等18種農產品制定了標準化作業圖。此外,強化市場監管,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施農產品基地準出制度,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有機農業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前提是做好土地流轉。淅川把鼓勵引導農戶土地流轉與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緊密結合起來,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4種形式,促進土地向公司、大戶集中。近幾年來,全縣3萬余戶農戶流轉土地30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9%,位居全市前列。

  融合發展

  生態農業的“淅川亮色”

  在淅川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采訪,記者印象深刻的是,農民說得最多的是“生態”,企業家著重談的是“產業鏈”。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淅川有機農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內功——著眼于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

  在九重鎮金銀花種植基地,唐王橋村農民高敬森在承包的60畝花田中忙活,“這里的金銀花專門用來制作雙黃連口服液。用的是燈光殺蟲,施的是生態有機肥,全過程綠色種植”。

  福森藥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輻射帶動農民致富、旅游業發展,確保公司產品品質。福森藥業以金銀花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雙黃連口服液、福森源涼茶,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均處于領先地位。

  品牌就是資源,就是市場,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

  淅川縣不遺余力地推介渠首品牌,建立以小麥、葡萄等為主的有機農產品基地5.2萬畝,認證種類33個,注冊“渠首”優質農產品36個。通過在京舉辦農產品銷售推介會、洽談會等途徑,強力推進農產品進京銷售,7家企業28種農產品進京銷售。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銷售模式。

  生態農業風生水起,帶動生態旅游異軍突起。目前,淅川已發展茶葉3.9萬畝、金銀花3.8萬畝、竹柳2萬畝、湖桑4.5萬畝,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竹柳基地和石榴種質基因庫。環庫區的百里蘆葦帶、垂柳帶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鄉村旅游、觀光采摘發展紅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

  去年,淅川累計實現綜合效益20多億元,20萬名農民端上了“綠飯碗”。

  盧捍衛表示,淅川要把農業做成生態,把生態做成產業,通過培育生態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化水平,走出一條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同時,實現民富縣強。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責編:張亞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