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8日16:2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陽光照在青島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的葡萄大棚上銀光閃閃,“沙北頭莊戶學院葡萄盆景生產基地”幾個紅色的大字格外醒目。2月3日一大早,記者來到這里,一場葡萄冬季管理技術課已經開講了。
葡萄管理技術員竇澤英正在現場講解葡萄冬季管理的各種技術要領,一群人圍攏在她周圍專注地聽著,時不時還有人插話問具體問題,現場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氛圍。
“莊戶學院”是沙北頭村依托蔬菜專業合作社在2016年成立的,目的是培養新型農民。目前“莊戶學院”擁有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的服務大樓、千畝示范種植基地和8個盆景葡萄智能溫室大棚。沙北頭村黨支部書記、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兼“莊戶學院”院長王桂欣說,依托這些農業基礎設施,在帶領村民提升蔬菜種植技術的同時,他們還實驗成功了一個全新產業——盆景葡萄種植。
在葡萄大棚,記者看到,一側是剛組裝好的2米多高的葡萄大盆景“虬枝盤旋”,還沒有發芽的跡象;而在另一側,一盆盆的小葡萄盆景整齊地擺放在固定架上,有的長三四片嫩葉,有的掛滿果實。
一個大棚內存在著不同生長期的葡萄?“這是針對不同出售時間而特意控制的?!蓖豕鹦勒f,“經過嚴格控制生長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根據不同時節上市。這700多盆大盆景葡萄全部預訂出去了,5月份交貨。既可觀賞、又可品嘗”。
“一年一季大田葡萄種植,改為一年兩季葡萄盆景種植,一畝地過去收入1萬元,現在能收入30萬元?!币贿叺娜收祖傂麄鹘y戰委員鐘杰向記者介紹,“莊戶學院”最大的優勢就是迅速讓農民掌握各種新技術。為此,他們不再是單純把專家教授“請進來”講講課,而是把合作社、種植大戶、蔬菜購銷大戶等具有一線操作經驗的能人,分門別類建立師資庫,種植什么就培訓什么,從種植到銷售都有專家面對面、手把手教。
“這些老師都有自己積累多年的種植‘絕活’,比單純講理論效果好多了?!蓖豕鹦勒f,去年村民王振法通過改良土壤、套餐施肥,洋蔥畝產首次突破2萬斤,引得眾多種植戶都來取經。“按照人家的種法產量能提高,一畝地多產5000多斤,俺們就得跟著學。”前來學習的村民王留濤說。
一年下來,“莊戶學院”的培訓效果受到廣大農民的好評,累計培訓當地農民2000多人次,還幫助全鎮5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致富。(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根據中央網信辦統一安排部署,省網信辦擬以于1月中旬至2月底組織全省網絡媒體采編人員開展“新時代、新夢想”新春走基層活動。
基層工作皆實事,一件一樁需手打手摸去完成,美好藍圖變現實,動動筆、動動嘴都得拋。干部只有脫下西裝換“農裝”,戴上草帽上地頭,一件一件抓落實,新春走基層才會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越來越滿意的“民心工程”。
春節假期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難得的一家團聚、走親訪友的閑暇時光,但于公交車司機而言,春節依然要手握著方向盤,反復來往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確保乘客出行便捷。春節期間,為保證公交車有效運營,平輿縣公交公司堅持在崗在位,統籌規劃,確保公交車正常運營,有效保證了春節期間居民的出行需求。
來自河南淅川縣的王師傅從大橋開建就一直在這個工地干活,“今年讓孩子回家陪老伴過節,我就不回去了,多掙點錢回頭給家里寄回去?!?
“今年鄭州全面禁止煙花爆竹,出診少了許多,但我們依然得24小時待命。”今年31歲的劉飛龍,是鄭州仁濟創傷顯微外科醫院急診科主任。
春節假期來臨,鄭州一夜之間從“堵城”變“空城”,私家車少了,出租車也少了,但是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公交車卻一如既往地為市民服務著。
在鄭州東站有那么一群人,仍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旅客的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盡職盡責。
對于鄭州客運南站王靜班組來說,2014年的春運是經受著重大考驗的一年。由于鄭州市南三環道路施工,春節前的客流較去年下降許多,節后返程時節,又遭遇冰雪天氣,致使多條高速公路實行交通管制,大部分班車停運……
“今年在縣城也能看《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了。”今年春節,在平頂山市寶豐縣,縣城里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小縣城終于結束了沒有商業電影院的歷史,鄭州影院播放的電影,小縣城也能看到。
“去年過年回家就相了四五個,今年我都不敢回家了?!苯衲?4歲的平頂山小伙楊明向記者吐槽,春節對他來說幾乎成了“相親劫”。
新春走基層 剪刀 紙藝 人生
新春走基層 電視新聞人的除夕
馬貴亭的生活像列車時刻表一樣準確而規律。9時15分,在鄭州東站,短暫交接后,馬貴亭登上了G543次高鐵列車。
“十年九旱”“滴水如油”……人工天河——紅旗渠畔上了年紀的人,這些經歷是難忘的。 如今,很多村莊雖用機井水代替了紅旗渠取水,可春節期間,記者從長春回到河南林州南豐村老家,聽說當地依然為水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