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小到個人隱私、大到國家安全。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一方面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諸多安全問題。構筑互聯網安全防線還需社會各方齊心協力,網上網下同心捍衛網絡安全。
最近上映的電影《速度與激情8》十分火爆,電影中的女黑客利用互聯網信息手段對世界和平發起沖擊。自動駕駛車輛、天眼系統、核武器被黑客非法利用,威脅整個人類社會。當然,電影并非現實,但卻給現實中的網絡安全敲響警鐘。
在現實社會中,互聯網已應用到各個領域。政府辦公信息化、銀行交易信息化、人們吃飯打車購物也都已經信息化……“互聯網+”遍布社會每一個角落。于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鉆網絡的空子,網絡詐騙、網絡病毒、黑客攻擊等非法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了網絡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網信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又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引擎,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對外輸出或是轉讓自己的尖端技術,所以構筑網路安全防火墻必須要加強自主創新,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今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將正式施行,標志著網絡空間治理、網絡信息傳播秩序規范、網絡犯罪懲治等方面即將翻開嶄新的一頁,國家網絡安全將擁有更為完善的法律基礎和保障。
網絡安全有了法律保障,更需要人們在網上網下嚴于律己,不做危害網絡安全的不法之事。筑起牢固的網絡防火墻,不僅可以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害,還能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在當今世界,網絡安全無小事,網上網下的每一個人應牢記“不以惡小而為之”,共同攜手筑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央廣評論員:賈鐵生)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不應固守過去救災的老一套。地方政府救災表現的好還是不好,不會淹沒于洪水之中,而是通過災民的智能手機,發到網上,很快就能被全國公眾聚焦。希望當地知恥而后勇,趕快動員力量救助災民,也希望,其他地方以此為鑒,及早做好網絡和網下防災、救災的兩套預案。
劉奇葆強調,要強化源頭治理,堅持關口前移,深入打擊非法出版活動,嚴密封堵各類有害出版物和信息。要強化法治思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不斷提高“掃黃打非”工作法治化水平。
為規范銀行卡收單業務,防范支付風險,促進銀行卡市場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不得向持卡人轉嫁刷卡手續費,且應通過協議要求其特約商戶不得因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而向其收取或變相收取附加費用,或降低服務水平。
《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商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必須符合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目的明確的原則,知情同意的原則等;同時還規定了網絡運營商應遵守對收集信息的安全保密原則、公民信息境內存放原則、泄露報告制度等。
為促進我國網絡社會的安全穩定發展,推進全球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應盡快修訂并頒布《網絡安全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國際網絡安全立法變革決定了《網絡安全法》“保障法”的定位,我國應搭建兼具防御、控制與懲治功能的立法架構,并以此為基礎展開系統性的具體制度設計。
目前網絡安全工作已被廣泛運用,并釋放出了巨大的社會效應和效果,但小部分黨員干部對網絡安全工作仍然有抵觸心理、對抗意識。
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安全審查制度的出臺是中國建立完善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的關鍵步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通過《網絡安全法》的重大意義在于,從此我國網絡安全工作有了基礎性的法律框架,有了網絡安全的“基本法”。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資源普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為我們帶來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