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7日08:46 來源:新京報
自2007年12月31日“限塑令”實施以來已近10年。10年后“限塑”效果如何?塑料袋使用情況是否減少?在近幾年外賣和快遞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塑料制品帶來的染污問題是得到了遏制還是出現了新的變化?
記者近日探訪發現,部分超市、市場仍免費提供塑料袋,除此之外,隨著近年外賣、快遞業迅速發展,塑料制品的需求也開始出現抬頭趨勢,而新增的大量外賣餐盒多采用不可降解材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處理的成本。“限塑令”似乎陷入了新困境。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呼吁,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等應優先選擇可降解塑料制品,國家也應制定外賣塑料餐盒執行標準,通過準入機制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8月24日,建外SOHO東區B座地下二層的垃圾臨時中轉站,大量的外賣餐盒垃圾充斥其中。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部分超市仍免費提供塑料袋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明確規定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同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雖實施至今已近10年,但記者走訪發現,在一些本該有償提供購物袋的場所,店家仍免費提供塑料袋。
昨日,記者來到一處鄰近社區的小商超內,商家在收取塑料袋費用時并不會“一視同仁”,對那些經常光臨的老顧客,一般都是直接贈送。當記者表示政府部門有相關規定要求“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時,這位老板告訴記者,一到了夏天,很多老年人來給家里的小孩兒批冰棍兒,本來就是圖便宜。“我們做買賣的,不就是圖個好人緣嗎,3、5毛錢還計較太小氣了。要是不免費送塑料袋,這些上年紀的顧客真就該嫌你摳門了。”
在一些農貿批發市場,更是隨處可見手提透明塑料袋的市民。顧客將選購的菜品稱重后,店家順手便將其放入一旁透明的塑料袋內。在豐臺區石榴莊附近的一處批發市場內,對于這樣的情況,消費者和商販并未覺不妥。一位商鋪老板反問記者,“不提供塑料袋,東西怎么拎走?”據他介紹,一天內至少要消耗數百個塑料袋。
外賣餐盒成塑料垃圾新“源頭”
“限塑令”不僅在超市和市場幾近形同虛設,近幾年隨著外賣及快遞業迅猛發展,承擔大部分包裝功能的“塑料”迅速成為“香餑餑”,成了擺在“限塑令”面前的新難題。
美團外賣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美團每日訂單量達1200萬份,累計用戶2億。如果按照每份訂單至少消耗1個塑料袋及1個塑料餐盒來計算,那么,每天至少有2400萬個塑料制品被消耗。這還不算“精美”包裝中提供的塑料餐具等。
除外賣行業外,快遞也是塑料制品的一大消費領域。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312.8億件。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北京市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北京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9.60億件,同比增長38.59%。同時,2017年1-7月,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1.71億件,同比增長13.06%。
外賣和快遞龐大的訂單量背后,是大量消耗的塑料編織袋、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國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包含200億件塑料袋和70億件氣泡袋。
“限塑令”實行3年之際的2011年曾有調查顯示,商場、超市塑料購物袋銷售量大幅遞減,降幅達75%-85%。如今塑料制品消費又開始出現增長趨勢。《中國塑料制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2017年5月我國塑料制品產量674.6萬噸,同比增長3%,1-5月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
焦點1
如何分辨外賣餐盒是否環保?
可降解餐盒非單色,顏色不純且質地較軟
點一份外賣,接過層層包裝在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內的食物,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兒。然而,看似相同的各種塑料餐具,卻存在著是否環保可降解的區別。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介紹說,從大類來看,塑料餐具主要分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兩類。
埋在土里或者在一些初級場所內可自然生物降解,如果這樣(可降解)的成分達到60%以上便可稱為可降解塑料制品。彭應登說,這樣的塑料制品并非純塑料,可能混合了可降解的紙、淀粉等純天然材料。
不過,可降解塑料也并未達到100%可降解。彭應登說,在可降解標準下,剩余40%以下為不可降解成分。例如,一個塑料袋或塑料餐盒,分解后變為塑料碎片。理論上,這些碎片至少50年不可降解。
彭應登進一步解釋說,從感官和觸覺上可大略分辨塑料制品是否可降解,可降解餐盒并不是單色,顏色不純且質地較軟。
焦點2
餐盒為何較少用可降解材質?
可降解餐盒成本是普通塑料餐盒的2、3倍
新京報昨日曾報道,目前絕大多數外賣餐具均使用PP材質,而非可降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彭應登認為,可降解塑料含有的天然成分越多,加工成本也會越高。“可降解塑料成本至少為普通塑料的2-3倍”。
成本較低意味著外賣行業中多數餐盒均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劉家窯附近一處售賣桂林米粉的商家說,一次性餐盒一般都選PP材質,既耐熱也比較便宜,一天下來大概消耗100個。
記者檢索采購網塑料餐具發現,是否可降解成為價格高低的“分水嶺”。以安徽一家店鋪售賣的一種PP材質餐盒為例,300個750ml的餐盒賣105元,平均每個0.35元;另一家商鋪“可降解紙漿”餐盒價格則為50個850ml的共60元,相當于一個賣1.2元。二者價格相差了近4倍。
上述安徽店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其所售塑料餐盒均為PP材料,多數是外賣送餐使用。“一般外賣、飯店或夜宵店都會買我們的塑料盒”。根據網站信息,90天內這家商店已銷售PP塑料餐盒681箱,如以每箱300個計則至少已售出20萬個。
除PP餐具外,曾被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塑料也是外賣餐具來源之一。2013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明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典型的綠色包裝產品,這意味著其被禁14年后又重返市場。彭應登解釋說,解禁說明發泡材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較少,但其仍為不可降解塑料。
焦點3
焚燒處理外賣餐盒是否可靠?
建議制定準入標準,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對于如何處理大量外賣塑料垃圾,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外賣垃圾不會單獨進行二次分揀,而是統一焚燒。
在彭應登看來,外賣塑料垃圾與生活垃圾一道焚燒算是“比較好的出路”。如果不轉運至焚燒處理設施,被隨意丟棄在路邊和河道會造成“白色污染”,堵塞河道、影響土壤性質,還會對動植物生存造成威脅。彭應登舉例說,他在江西考察時曾看到這么一幕,河道內堆滿了塑料餐盒、塑料袋等,“觸目驚心”。
盡管如此,焚燒處理大量外賣垃圾仍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會治理成本。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今年曾發布《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報告披露,假定所有焚燒廠排放均達標,按成本計算,焚燒處置全過程需4000元/t,加上運輸成本即6000元/t,焚燒60%的垃圾相當于北京GDP的1.3%。
最好的辦法是減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彭應登呼吁,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等應優先選擇可降解塑料制品,國家也應制定外賣塑料餐盒影響標準,通過標準介入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新京報記者 信娜 見習記者 裴劍飛
一輛滿載易燃塑料制品的貨車因高溫突發起火,貨車司機在永登高速豫皖界收費站駛入綠色通道后,剛好被正在執勤的商丘高速交警發現并緊急處理,著火部分沒有燃及車上貨物,火災隱患被排除。
廢舊塑料堆積如山;粉碎的塑料粉末四處飄揚;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惡臭……在鄭州北四環附近,數個生產塑料顆粒的黑作坊藏身村莊旁。
國內PE、PVC樹脂產量維持高增長,即便石化廠家積極調整策略應對市場價格變動,該行為仍使得價格波動周期較短。由于農膜需求季節性提前,二季度末線性品種價格走勢較強已有所反應,我們認為線性品種價格中線走弱是大概率事件,PVC方面成本支撐較為明顯,同時房地產市場有回暖跡象,但由于國內供應仍處于嚴重過剩格局,價格維持低位震蕩可能性較大。
酷暑難耐,連日來的高溫讓不少市民選擇游泳消暑度夏,許多不會游泳的市民都會帶上一個游泳圈,尤其是兒童。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游泳圈種類繁多,但大多是沒有保證的“三無”產品。專業人士提醒,游泳圈抗壓性差,并不等于救生圈,在使用過程中易破損、漏氣。
近日,肥西縣嚴店鄉西北側的汪北村民組居民給安徽商報打來熱線稱:他們那里有兩座塑料加工廠,長期加工塑料顆粒,氣味難聞,污水直接排進農田,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生長。村民說,在這個加工廠東側約百米的地方,還有一家塑料廠,氣味難聞,還產生廢水,排到農田里。
輕量化趨勢,降成本的選擇以及安全性高讓塑料打敗鋼板,成為汽車保險杠。
冬天喝熱奶茶,夏天飲涼果汁,吸管被越來越頻繁地使用,但其質量問題卻很少有人注意。近日,江蘇省質監局發布了對市面上塑料吸管的抽檢結果,其中七成為“三無”產品,經常使用對健康不利。
專家:塑料臺布不宜上餐桌 遇熱釋放致癌物
近日,映象網接到商丘市睢陽區毛堌堆鄉黃堂村群眾反映稱,該村有一廢舊塑料再生顆粒工廠存在了2年多,排放污水造成地里莊稼無法生存,生產排放的廢氣味道刺鼻,村民深受其害。
昨PE市場價格探漲,高壓線性為主,上游利好,加之貨源有限,持貨商挺價意向濃厚,預計價格仍將小幅調漲,但下游需求依舊不溫不火。PTA現貨價格為7400元/噸附近,成交稀少,短期PTA將繼續走弱。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英國央行正考慮用塑料代替紙來制作鈔票,這將結束英國300多年紙幣歷史。英國央行在過去三年里一直研究這樣做的可行性,現在他們計劃讓塑料鈔票在英國巡展兩個月,以便換取公眾的更多支持。
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稱作“白色污染”,14年來一直禁產禁用且多次查處。昨天,記者從相關權威人士處了解到,質檢部門正準備起草有關準入文件,此后發泡餐具才能真正實現重新上市。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首府泗水市一座動物園內一只高齡長頸鹿1日過世。印尼當局3日公布尸檢結果,在長頸鹿胃中發現20公斤的塑料殘余物。
據外媒報道,保時捷近日推出了一款純碳纖維增強塑料車輪,這款這輪最早將于2018年初在911 Turbo S Exclusive Series當中配置。
市面上啤酒瓶的款式大同小異,但材質絕對如出一轍。多以玻璃瓶、易拉罐、木桶裝。可為什么不見經濟易塑的塑料瓶呢?九州糖酒網小編和你一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