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2日10:00 來源:金羊網
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微博上走紅,引發網友熱議。昨天,《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了一篇題為《沉重的彩禮》的調查報道,并發布了一張根據記者調查結果繪制的最新“全國彩禮地圖”。在這張地圖上,重慶是為數不多的“零禮金”區域之一。
從這幅圖上,我們能明顯感受到4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不僅彩禮翻了番,房、車也成結婚標配;在彩禮上漲的區域里,呈現出“西高東低,山村高城郊低”的特點。但可喜的是,華南降幅大,長江流域甚至出現“零禮金”。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
重慶存在“零彩禮”現象?這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甚至有網友評論:重慶真是中國彩禮界的一股清流啊!
當年結婚,你給女方父母送過彩禮嗎?你父母收過男方家送的彩禮嗎?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十位生活和工作在這座城市的已婚70后80后90后,發現在重慶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不過部分區縣的城區和農村還存在著這一禮節性民俗。
80后: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
你們結婚給女方家庭送過彩禮嗎?昨日記者進入了一個同學微信群調查,里面清一色的80后男士,有13人,這些年已陸續結婚。其中有10人表示,結婚的時候女方沒有提過要收彩禮,家里也沒有主動提及要給彩禮。
“主城區,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結婚時的確沒有給彩禮的習慣。”其中一位80后小伙子說,年齡相仿的親友中,就結婚彩禮而言,基本上都是“零禮金”。“一般情況下,在結婚前男女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飯來商討結婚事宜,比如婚宴舉辦的酒店定什么檔次,在哪一個區域,雙方的親友怎么邀請,婚宴當天父母各自分工干什么等,但都不討論彩禮問題。”
另外有3位已婚80后男士表示,結婚時“象征性”地給了女方父母彩禮,最多的給了3萬,最少的給了2000元,另外一人給了2萬元。無一例外,他們的妻子都來自市外或市內區縣農村。
女方在結婚時說,老家都有給彩禮的習慣,要按照她們那里的風俗來。“不過,大人們收了禮金后,并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而是結婚的時候給我們包了個大紅包,還多送了2萬元。”其中一位小伙子說。
13位80后男士,10位沒有給彩禮,那女方是怎么看的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們表示,大家都是80后,都是家里的獨苗,自己以及父母,沒有想過要收什么彩禮。“爸媽給我的嫁妝,都要值好幾萬呢。如果這樣算的話,我們還是倒貼。”
70后:量力而行不打腫臉充胖子
和“80后”一代多數都是“獨苗”相比,70后這一代的家庭有所不同,很多都出生在多子女家庭。
家住渝北區服裝城大道的邱小剛告訴記者,他出生于1972年,是1997年結的婚。“我在家里排行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我結婚那年,象征性地給了岳父母1000元。差不多是我兩個月的工資。”
他說,那個時候還流行給吉利數字的彩禮,如1200元、888元、999元之類的,大哥和自己結婚時父母都給了的,所以兩個妹妹結婚時,父母也“象征性”地收了1200元的彩禮。“實際上,就是個意思,我們那個年代結婚的人,差不多都要給一點,量力而行,絕不打腫臉充胖子,畢竟這也是個禮節。”
邱小剛記得,到兩個妹妹結婚時,實際上父母收的所謂彩禮禮金,還沒有給出去的“改口費”多。
他說,按照重慶的習俗,新人婚后會喊對方父母“爸”、“媽”。同時,婚禮中流行給“改口費”,就是敬茶時喊一聲“爸、媽”,雙方二老就會給女婿、媳婦一個大紅包。這個“改口費”怎么花,最后就是小倆口說了算。
邱小剛說,后來,回老家參加一些婚禮時,有時也聽說過彩禮一事。“有的還是有好幾萬,但好幾位親戚都是這樣做的,先把錢存入銀行,然后直接將錢轉賬給女兒。”
90后: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彩禮
經過調查,在彩禮上漲的區域里,西部地區彩禮高于東部和南部地區,貧困山區彩禮高于城郊村。
這一現象,新婚不到1年的90后董蘭前不久在外省親眼目睹過一次。她和親友在春節前往江西表哥家參加婚禮,嫂子是一位農村姑娘,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表哥家就出了10萬元的彩禮。
“以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彩禮。”董蘭說,自己和丈夫是自由戀愛,雙方父母條件都還不錯,也有正式工作。“哪里需要他家給彩禮嘛,我的房子和車子,都是父母在結婚前就給我買好了。”
春節回來后,董蘭在大學女生群里說起此事,一些本地同學和她一樣,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彩禮為何物,但恰恰相反不少外地同學倒是覺得很正常。“我也問了爸爸媽媽,他們說我們重慶不流行這個(彩禮)。”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部分區縣尤其是偏遠農村,如今還保留著結婚給女方家長彩禮這一禮節性習俗,但給還是不給一般不強求(強制性要求),給多給少更不會過分要求。一般情況之下,是“拿得出,收得下”。
相比之下,如今在重慶給“改口費”或者“結婚紅包”的不在少數,金額以數千元的居多,上萬元的也不少。
重慶結婚存在“零禮金”現象,在長期從事婚姻家庭關系研究的資深心理咨詢師、重慶晨報心理專欄作家張娓看來,這除了和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觀念發生變化有關外,還和重慶女性自立自強不無關系。
“要彩禮,很多時候感覺就是在標價。那你給我標價多少呢?重慶女性往往覺得尷尬。同時,父母收了彩禮,還會覺得虧欠公公婆婆太多。另外,本身家里也不缺這個禮金錢。”張娓說,重慶女性婚戀觀很獨特,大家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我要的不是彩禮,而是這個人。
相比彩禮,重慶女性更看重男性有無才華、性格是否合得來、能力強不強、相貌是否對自己的胃口,交往中感覺是否被尊重,是否有幸福感等等。
聊天記錄都是清一色的“xxx作業已完成”,然而,一位家長突然冒出一句:“xxx作業沒有完成。如果發現你的孩子一提到學習就逃避、哭鬧,很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這個時候就不要再逼他學習了,而是應該讓他放松玩耍一會。
總長482公里,總投資42.4億元;其中河南段84公里,投資22.7億元——兩組不成比例的數字,恰恰是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河南段“質”與“量”的詮釋。
總長482公里,總投資42.4億元;其中河南段84公里,投資22.7億元——兩組不成比例的數字,恰恰是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河南段“質”與“量”的詮釋。從天空俯瞰廣袤的華北大地,引黃入冀補淀與南水北調兩大水利工程遙相呼應,形成“雙龍”格局。
10月18日,一條棲霞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緊急救助急病患者的視頻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其中一名護士跪在病床上緊急搶救的情景尤其讓人感動,該院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一時間“爆紅”,獲點贊無數。
只要你足夠有創意,農村小院的壩壩同樣可以玩轉森系小清新。1月18日,楊小姐和老公楊先生就在奉節舉行了一場婚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6日消息,加拿大安大略省警察局稱,該國一名女護士涉嫌在她所工作的兩所養老院里殺害了八名長者。
陜西咸陽一位7旬老人在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經歷6小時的搶救蘇醒后,用顫抖的雙手在紙上寫下了“護士沒吃飯“五個字,患者家屬隨后為護士買來了食品。田夢園似乎理解了老人的意圖,把筆和紙遞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隨后用顫顫巍巍的手寫出了“護士沒吃飯”五個字。
眾多網友被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所感動。
5月10日,游客在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游覽。自4月下旬以來,受上游降雨偏少和黃河干流來水量減少影響,河水流速變緩,泥沙沉淀,位于山西吉縣和陜西宜川縣交界的壺口瀑布水色明顯變清,呈現出別于日常的“清流飛瀑”景觀。
走紅朋友圈的馬紅霞醫生手寫會診記錄單。這張走火網絡的會診記錄單,是新疆中醫醫院呼吸一科醫生馬紅霞手寫的。
(原標題:暖聞|女醫生手寫病歷單被稱病歷界清流:字跡工整是相互尊重) 一張2016年12月13日的會診記錄單,因為字跡工整清晰,被網友稱為“病歷界的一股清流”。馬紅霞說,將病例寫工整是相互尊重,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
隨后,“傅爺”這句“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被演變為“我控制不了體內的洪荒之力”,成為網友的常用語。套路一詞反映了人們對于“人在江湖飄,哪兒能不挨刀”的無奈唏噓,也表達了對真誠、誠信的熱烈呼喚。
兩人又曬出自己和對方的搞笑照“自黑”,周冬雨神似一只小黃鴨,而馬思純笑起來則撞臉海綿寶寶。昨日(12月1日),兩人又曬出自己和對方的搞笑照“自黑”,周冬雨神似一只小黃鴨,而馬思純笑起來則撞臉海綿寶寶。
兩人又曬出自己和對方的搞笑照“自黑”,周冬雨神似一只小黃鴨,而馬思純笑起來則撞臉海綿寶寶。
昨日,本報接到市民投訴:春節剛過,流經鞏義市米河鎮旁邊的汜水河由于企業非法排污變成了紅色,污染十分嚴重。沿著310國道到達鞏義市境內的鄭西高鐵大橋下,汜水河的河水已經變成了淺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