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17:25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與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 祁凡驊
當前經濟工作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震蕩波動。國際環境層面,英國脫歐、意大利總理因修憲公投失敗而辭職、難民問題等都對全球化提出嚴峻挑戰。一言以蔽之,外部世界正值多事之秋。國內層面,經濟處于經濟發展模式的新老交替階段,傳統粗放式發展模式不可維持,新的經濟驅動引擎還未形成。正處于波動的低谷。面對如此情勢,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的策略選擇。
第一,用“穩”的策略防范金融風險。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危機的爆發對我國的經濟工作是有力的警醒,防范金融風險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是既防通脹,又止通縮的核心之策。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降低資本外流欲望與速度的合理選擇。去杠桿,防風險,爭取股、債、匯的穩定將是金融管理的主要工作和目標。
第二,用“穩”的策略推進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經濟改革新路徑。經過一年的改革實踐,目的和途徑更為清晰。這次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總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會議要求在處置“僵尸企業”時,做好人員安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并提出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體制機制。在工業領域改革政策得到穩定延續的同時,農業領域供給側改革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突出綠色農產品供給的位置,改善農產品的質量是民眾心理安全的基礎元素之一。
第三,用“穩”的策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是經濟之本,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穩定的政策環境。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加大開放,加強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這些工作安排旨在改善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提升企業家的安全感,培養更多的中國的“百年老店”。
第四,用“穩”的策略化解房地產市場泡沫。過去一年來,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在高位持續暴漲,引起整個社會的擔憂。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市場地位。既要遏制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又要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庫存;既要房地產投資去杠桿,又要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同時,房地產市場的監管也需要以穩定為前提的政策細分。
第五,用“穩”的策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國有企業改革在試點的基礎上穩妥深化,平衡監督與發展的關系,形成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力。明年,電力、石油、民航等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有實質性進展。國企改革措施將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一起促進國內經濟因素的持續穩定向好。外部經濟因素方面,在審慎評估其他國家政治、經濟風險的前提下,扎實穩妥推進“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打開新的途徑和空間,幫助消化中國企業的過剩產能,為經濟的企穩向好提供外部支撐。
“治大國若烹小鮮”。“穩”就是不折騰,不冒進。面對動蕩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的轉型,經濟工作的“穩”策略是理性、智慧的選擇。
10月9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聽取“四大攻堅戰”情況匯報,討論安排當前重點經濟工作。
對此,中央已經明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做好六方面工作,整治金融亂象、穩定房地產市場、化解地方債風險等位列其中。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行了定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把握穩和進的關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
如果聯系7月中旬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話,習近平的表述則是,“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從行業分布看,“僵尸企業”主要分布于鋼鐵、煤炭、電力、冶金、石油加工等傳統經濟部門和產能過剩行業。
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把握穩和進的關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緊緊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多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
4月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聽取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研究部署二季度重點經濟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一季度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強調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好基礎。
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就是按價值規律辦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對外協調。
2月2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17年第一季度重點經濟工作的通知》,切實抓好12個方面的重點經濟工作,確保全省經濟開好頭、起好步。
會議指出,憲法宣誓是國家工作人員履行國家賦予職責的重要儀式,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激勵和教育政府工作人員弘揚憲法精神,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依法履職盡責的重要舉措。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到各個方面,切實做到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奮發有為。
會議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充分調動各方面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合力,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經濟工作,在不同場合多次就做好經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堅持“穩中求進”,主動適應新常態,依靠改革創新和創造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著力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就是對全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大的貢獻。
告別了簡單粗放、不可持續的舊模式,我們所要適應的經濟新常態,就新在“質量更好,結構更優”,這是中國經濟適應階段性發展特征和運行規律的必然選擇。堅持改革精神、底線思維,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以沉著冷靜的大國定力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發展將繼續造福自身、惠及世界。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堅定沉著,統籌施策,引領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7月底,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