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09: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拉動三季度經濟趨穩、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強,工業增速加快,從系列經濟指標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亮點明顯,好于預期。(新華社10月19日)
解讀三季度經濟數據,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穩”。所謂的穩就是平穩,相關指標沒有大起大伏。“穩”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壓艙石,是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表現,也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中國有13億人口,這么大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必須要保持平穩,才能保證就業,確保社會穩定,進而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所以,三季度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穩定性,意義非常重大。
從核心數據GDP來看,6.7%的增速,與前兩個季度持平,體現出中國經濟整體穩的特征。來看供給,產業數據顯示,半年報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三季度同比增長3.5%,提高了0.4個百分點;半年報和三季度數據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均同比增長6.1%;在第三產業增加值方面,半年報為增長7.5%,三季度則為7.6%。環比來看,半年報和三季度均為1.8%。從需求端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看也體現了穩的態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48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同上月持平,維持了穩的態勢。
另一個關鍵字是“健”。區別于穩的不出現大起大落,健還有向上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通俗地講就是要“肌體”健康。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出了中國經濟穩中有“健”的特點。
首先,健表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成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 10.5% ,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持續減少。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17元。這些數據說明,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改革已經開始釋放紅利,涉及中國經濟運行安全的債務、房地產等問題在可控范圍內,并按照中央確定的目標和部署一步一步推進解決。
其次,“健”還表現在結構持續優化,一個亮點是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0%。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要行穩致遠,必須要有內部推動力,也就是要在內部結構均衡的基礎上發展。內需強,三駕馬車中的投資才更有前景,中國經濟抵御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能力也會增強。從三季度經濟數據看,內需的增強正推動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動力不斷轉換。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市場經濟體發展的如何,最關鍵的指標之一是民營企業發展如何。三季度數據體現出的“健”還表現在民間投資升溫。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261934億元,增長2.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結束了自去年以來增速持續回落的走勢。從當月投資看,9月份民間投資36929億元,增長4.5%,增速比8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這無疑是一個經濟向好的有力信號,既然水已暖了,春天還會遠么?(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穩中趨緩,房地產開發投資高位回落 隨著政府房產調控政策的陸續落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是一個全國性的現象,河南也不例外。
題: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呈九大亮點 進出口迎強勁開局 2017年中國外貿迎來久違的強勁開局,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出口3.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8%;進口2.87萬億元,同比增長31.1%。
開年數據表現較好,整體Price-in但有些領域超預期。盡管從年初至3月中旬都處于月度經濟數據的真空期,但從同期高頻數據看,1-2月經濟顯然在高位,除了PMI之外,發電耗煤、高爐開工率、粗鋼產量、挖掘機銷量、挖掘機利用小時數都可以證實這一點。
2016年8月,遼寧省委在巡視整改通報中指出:“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
雖然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復雜,特別是國際經濟仍處于非常困難的狀態,我國經濟也在內外矛盾的共同影響下,面臨著下行壓力,但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作為衡量經濟數據、經濟增長指標有效性的鐵路貨運量、發電量和信貸數據,則出現了持續改善、穩步反彈的跡象。
在東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正是被權力“美容”過的數據,讓這些地區,在面臨經濟“積弊”的時候。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數據。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經濟數據。此次是官方在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后,首次公布GDP。
據了解,截至7月21日,共計有21個省(區、市)公布了當地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各地GDP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速度均快于一季度,且僅河北一省增速慢于7%的全國平均速度。除東北地區數據尚未公布外,東、中、西部省份普遍出現了經濟趨穩回暖跡象,其中又以東部最為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低通脹壓力仍然偏大,最快6月份迎來降準降息。
當然,這要求國家產業創新政策做出適當調整,更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的具體施政者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增長動力。地方政府唯有從政策落實、改進行政作風、強化服務意識上下手,才能適應“互聯網+”新潮流,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只要不出現大的意外情況,中國經濟在二季度有望止住下滑,在下半年則有可能出現回升。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下滑,在數據上已經體現其延續到2015年的趨勢,但是,今年一季度的經濟狀況應該會是全年的最低點。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如此前預期,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放緩至7%,與年初政府設定的7%左右增速目標相適應。中國經濟網通過可視化處理,讓你對一季度中國經濟形勢一目了然。
除了出口增速大幅反彈外,2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均出現了下滑,分析稱經濟仍有下行壓力,貨幣寬松帶動經濟反彈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現實依然殘酷。 根據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2月份CPI環比上漲1.2%,同比上漲1.4%;PPI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