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3日09:28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哇,真沒想到,這古老的編鐘演奏出的現代音樂如此動聽。”“治理風沙的泡桐還能做成民族樂器,真是不可思議。”……5月12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上,1號館內的河南館人頭攢動,河南本土文化元素吸引了眾多客商前來咨詢和洽談。
步入河南館,迎面而來的是兩列對開的列車,列車頂端是“凌空飛翔”的大象雕塑,體現著時尚、動感的河南新形象。“整體設計緊扣‘一帶一路’建設,兩列對開的列車,創意的靈感來源是中歐班列(鄭州),直接體現陸上絲綢之路這一概念。飛象的形象,取意河南為人牽象之地,體現河南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寓意是河南騰飛。”河南館創意總監喬偉輝說。
今年河南展館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為主題,設置中華源展示區、樂器展示區等多個功能區,充分展現了文創產品、媒體融合發展、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等河南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成果。展廳的中央是醒目的“國禮墻”,展示的鈞瓷、汝瓷、牡丹瓷、玉雕作品,均為在不同時期和場合作為國家禮品的現代工藝美術精品,是河南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寶級”文化名片。
在樂器展示區,葉縣許公寧編鐘、蘭考樂器、確山提琴等集中亮相,讓國內外客商聆聽了“河南好聲音”。如當年焦裕祿為治理風沙帶領蘭考人民栽下的泡桐,如今成了蘭考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寶貝”。全縣從事民族樂器及各種樂器配件生產加工的企業有106家,30多個品牌叫響全國,年產值15億元。
在文博會2號館,一座由我省本土品牌“豫游紀”搭建的“文化魔方”驚艷亮相。魔方外立面布滿了從傳統年畫中衍生出來的經典設計圖案,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當天,芒碭山景區與“豫游紀”現場簽約,率先邁出“文化為旅游產業賦能”這一步,為我省文旅協同發展展開新的探索。
如今,河南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呈現出良好的態勢,這得益于近年來我省持續實施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大力實施“文化+”行動,文化產業增速連續13年超過同期GDP增速,基本形成了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旅游、工藝美術、演藝娛樂等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文化產業體系。(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
5月10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第14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上,一座充滿中原傳統文化氣息的“文化魔方”驚艷亮相。五顏六色的年畫海報,琳瑯滿目的創意產品,吸引很多國內外前來參會的客商駐足欣賞,場館外墻成為眾多客商合影留念的地方。
5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開幕,我省組織了126家文化企業和兩千余件文化產品精彩亮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等領導在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的陪同下視察了文博會河南館。
10月28日上午,第四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開幕。
(記者 溫小娟)5月11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開幕,我省組織了200余家文化企業和上千種文化產品精彩亮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等領導在巡館時察看了文博會河南館,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參加察看,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成果。
今天(5月11日)上午,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開幕。這一開創性的縣域現代傳播體系的建立,將實現全省媒體融合傳播的規模化,進一步提升全省媒體影響力和宣傳效果,開全國媒體融合之先河。
文博會大漢婚禮秀
5天時間,文博會吸引74萬人次觀展,交易金額達2.6億元,創歷史新高。
這次演出活動由鶴壁市朵朵向善志愿者工作站承辦,舞蹈、戲曲、瑜伽、旗袍秀、肚皮舞、武術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
本屆文博會共分為3個展區:A區為形象展示區,B區為非遺產品交易區,C區為文化產品交易區。
截至10月11日晚8時,文博會三大展區備展工作已全部就緒。
文博會開幕在即,鹿臺閣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為方便市民前往文博會現場,鶴壁市交通運輸局專門對公交車線路、班次等進行了調整。
第三屆文博會期間,參展商和游客只要憑參觀券,就可以免票游覽鶴壁市的云夢山、大伾山、古靈山這3家4A級景區。據了解,參展商的參觀券由組委會發放。游客可到文博會現場服務中心掃碼領取參觀券。
據了解,剔除意向成交超億元的138個項目,本屆文博會交易規模超億元的項目共134個,比上屆增加12個,簽約金額達1680.069億元,比上屆增長23.99%。簽約項目中,交易規模超億元的項目共134個(已剔除意向成交超億元項目138個),比上屆增加12個,簽約金額達1680 .069億元,比上屆增長23.99%;超百億元項目3個。
9月9日至15日,以“文化三晉美麗山西”為主題的第二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太原(龍城)煤炭交易中心隆重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