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著名學者張志和: 優秀中原文化為河南引領內陸開放提供不竭思想動力

2018年04月28日15:27  來源:中國青年網

5034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王文壇)又是一年春來時,春天對河南來說,總是那么激動人心,四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河南調研指導工作,傾聽人民呼聲,并就推動河南快速發展、回應人民重大關切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四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河南依托開放互聯,形成了海、陸、空、網“四位一體”的物流通道體系,成為“一帶一路”交匯處的重要中轉站。河南已經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聯系,12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落戶。今年的春天,又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美好時節,在這個春天里,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鄭州成功舉辦,作為中原地區高水平開放、寬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此次經貿盛會吸引了來自86個國家、近2萬名中外客商參會,94個10億以上的項目現場簽約,4399億的投資總額世界矚目,河南與世界攜手,引領內陸開放。

  中原開放發展論壇。邊銓彬 攝

  作為一個不沿邊、不臨海、對外開放存在天然短板的內陸省份,河南為何能走向開放前沿?知名文化學者、故宮博物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志和做客中國青年網,并就河南對外開放、一帶一路、中原文化等問題接受了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

  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教授您好,據數據顯示,2017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5萬億元,連續多年居大陸省份第五位、中西部之首,已經成為全國的重要經濟大省。河南經濟迅猛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河南省對外開放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我們大家都知道,河南地處中原腹地,從傳統開放條件上看,沒有什么優勢,那么為什么近幾年來能逐步走向開放的前沿呢?

  張志和:河南能夠從開放洼地崛起為內陸開放高地,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平臺和戰略規劃的落地為河南帶來的各種機遇,比如說“一帶一路”建設為河南帶來的機遇,比如說河南開放包容、敢于創新的文化傳統等等,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是河南引領內陸開放的磅礴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河南調研指導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要求河南“要向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要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特別是2017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盧森堡首相時指出,“中方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僅為河南改革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注入了思想動力,提供了思想遵循,更激發了億萬河南人民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奮斗激情和堅定信心。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情牽中原大地、心系河南百姓的人民情懷的激勵和鼓舞下,這四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億萬中原兒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擼起袖子加油干,開啟了新時代河南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是河南引領內陸開放的強大助力。河南不僅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而且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參建者以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省份。“一帶一路”需要河南的歷史擔當,河南也需要借力“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對于河南引領內陸開放、共享發展機遇意義深遠。首先,“空中絲路”推動河南迅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一年來,“空中絲路”釋放出巨大潛力,成為服務全國、連通歐亞、輻射全球的空中經濟廊道。特別是在今年的第十二屆投洽會上,專門設置了“中盧空中絲路經貿合作論壇”,中盧專家就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經貿合作發展規劃展開了深度研討,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豫盧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不僅推動河南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同時帶動更多資金在各國流動,為全球發展提供新機遇。其次是“陸上絲路”加快了河南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目前,鄭歐班列的服務網絡已遍布歐盟、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24個國家121個城市,吸引境內合作伙伴1700多家,境外合作伙伴780多家。第三,“網上絲路”帶動河南“買全球、賣全球”格局逐步形成,并推動河南省通過“網上絲綢之路”爭取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交流。相信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全面推進,河南將同世界實現更高層次的互利共贏。

  第三,開放包容的文明特質是河南引領內陸開放的深厚偉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兼收并蓄、海納百川,中華文明更是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世界幾大文化體系中,中華文明來源于農耕文明,她不同于崇尚擴張的海洋文明。在海洋文明中,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美國等九個大國的崛起靠的是殖民擴張和貿易競爭。而我們中華文明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強,她崇尚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她對于外來文明,不是拒絕、不是征服,而是尊重、吸納、包容,求同存異,和諧相處。縱觀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許多外來的優秀文化都被吸收、移植為中華文化的因子,中華文化也不斷向外擴散,傳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在漢朝,張騫帶領和平使團從長安出發,打通了東西方的通道,完成了著名的“鑿空之旅”;在唐朝,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意大利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在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帶著浩浩蕩蕩的船隊七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擴展經貿往來,幾千年來,一代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文明互鑒、互利共贏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中國在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以及四大發明、養蠶技術等傳到西方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等商品以及佛教、伊斯蘭教、天文、歷法、醫藥等等。可見,開放包容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本來特質。而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發源地,更是匯聚了東西南北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和諧共生、開放包容的文化傳統,成為中國商業的發源地和全球華商的拜祖圣地、精神家園。所以,今天河南的對外開放,有著深厚的文化優勢,流淌在我們骨子里的就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血液。

  2018中盧空中絲綢之路經貿合作高峰會。邊銓彬 攝

  中國青年網記者:剛才您談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為河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供了強大助力,窺一斑而知全貌,從“一帶一路”對河南帶來的利好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一帶一路”對中國崛起的重大意義,同時,“一帶一路”還是一條沿線各國合作共贏、文明互鑒之路,它還有哪些世界意義?

  張志和:為探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走出一條互尊互信、合作共贏、文明互鑒之路,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從提出到完善再到實踐,四年多來,這一世紀性構想已經深入人心,先后贏得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支持和參與。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雜音,部分國際輿論將“一帶一路”解讀為“中國向周邊及歐亞大陸推行的具有擴張性質的地緣政治戰略”,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零和博弈和對抗游戲。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集體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現任和候任理事時指出:“我們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實處,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使‘一帶一路’惠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作為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升級版、和平崛起的新路徑,而且還是中國崛起后給全球提供的最大的公共產品,將改寫大國崛起歷史、開啟經濟全球化的3.0新時代。

  什么是全球化的3.0時代呢,它是相對于1.0時代,2.0時代來說的,1.0時代是古絲綢之路開啟的時代,2.0時代則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時代,它要么是伴隨著殖民擴張、貿易掠奪,要么是伴隨著恐怖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金融危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這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使他們從發展洼地崛起為發展高地,從而推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再平衡,為全球化發展提供了新樣板。

  總之,“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對于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構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戰略意義,即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青年網記者:剛才您談到了開放包容是河南的文化傳統、精神特質,除了開放包容,河南還有哪些突出的精神特質?

  張志和:河南優秀的文化傳統很多,比如俠肝義膽、吃苦耐勞、敢于擔當、堅韌不拔等等,這里我想重點談一點,那就是創新精神,創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是支撐河南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創新的種類很多,可以是理論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也可以是文化的創新、模式的創新和制度的創新,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河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一帶一路”,發揮區位交通優勢,以設施聯通為戰略突破口,統籌推進空中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和網上絲綢之路建設,三路并舉,被網友稱為河南版的“一帶一路”,自貿區、航空港、米字形高鐵、跨境電商,這是河南對外開放的一大創新,這一模式創新,不僅為河南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探索與歐美發達經濟體合作打開了新空間,還將在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重大作用。

  中國青年網記者:大家常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歷史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多年來,您一直致力于文化研究,您能談一下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嗎?

  張志和:古語講,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從古印度文明到古希臘文明、到古埃及文明再到中華文明,四大古文明都有其源頭。而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就是河南文化。河南文化雖然同齊魯文化、湖湘文化、荊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一樣,同屬地域文化,但她又不同于一般的區域性文化,她以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人文精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居于正統主流地位,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核心。

  從地理環境上看,河南這個滔滔黃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沃野千里,一馬平川,氣候適宜,可以說是上天的恩賜,在這里人類最早繁衍生息。從歷史地位上講,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河南有三千多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后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個。從人文精神上講,河南是元典思想的誕生地,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法家、墨家、雜家、名家等創始人或集大成者大多是河南人,他們的思想和觀念對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

  此外,中原文化還有很強的延續性、兼容性和創造性,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過無數次的朝代更迭,但中原文化卻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傳承五千年從未間斷,這也是為什么在激烈競爭中,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彰顯如此蓬勃態勢的原因之一。

文章關鍵詞:張志和;中原文化;元典;開放條件;文化的創新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妙齡女子離奇失蹤 監控顯示她進電梯7天再沒出來

    手機信號最后出現在雙石鎮,請見到張亞群的市民,主動聯系其家人或警方 警方告訴張志和,24號上午10點,警方追蹤到張亞群的手機最后的信號是在永川雙石鎮,不過后面張亞群的手機就關機了,無法繼續追蹤。

  • 河南省政協常委會舉辦學習講座 葉冬松參加

    7月6日,省政協常委會舉辦學習講座。省政協主席葉冬松,副主席張廣智、梁靜、靳克文、錢國玉和秘書長王樹山,出席省政協十一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的省政協常委,住豫全國政協委員,各省轄市、直管縣(市)政協領導,省政協機關干部等參加講座。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