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國棉三廠
編者按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將是鄭州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今,借助各種國家戰略、平臺的“東風”,鄭州的新區、開發區發展勢頭很猛。而鄭州中心城區各行政區曾是城市發展的領頭羊,在新一輪城市建設大潮中,該如何實現突圍?我們試圖通過走訪調查,傾聽主政者的聲音,尋找答案。
提起中原區,老鄭州人心頭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感嘆于中原區曾經的輝煌和重要,又惋惜于其曾經的沉寂和落寞。
多年來,“西區崛起”成為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網友們常常討論的話題。如今,在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新一輪建設大潮中,中原區能否突圍而出呢?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劉長征/文 邱琦/圖
一張白紙待畫“藍圖”
在剛剛結束的鄭州市兩會上,鄭州市長程志明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鄭州市中原區已經基本實現全域城鎮化。在鄭州中心城區幾個行政區里,只有中原區和金水區做到了這一點。
這幾年,中原區老城區以西,西三環至西四環之間,甚至西四環以西,村莊已基本看不到了。村莊的消失為城鎮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一位中原區的干部說,中原區現在就像一張“白紙”,就等著在上面“畫畫”了。
然而,這“畫”該怎么構思?對中原區來說,并不是一件易事。經歷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輝煌,之后又經過多年的沉寂,中原區的肩頭擔負著“振興西區”的重任,必須找到一條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昔日“重心”期待崛起
歷史上,中原區曾經是鄭州的“重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二砂、電纜、鄭煤機、五大國棉廠等國有大企業云集于此,這里也是鄭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在“工業為基”的年代,中原區的居民天生就比其他區的人多了一份自豪感。
鄭州國棉三廠的第一批紡織女工荊秀榮回憶,當時,幾個紡織廠的平均工資比機關干部的工資還高,直到上世紀80年代,鄭州西區的國營企業效益都還不錯,還有不少省直機關干部找女婿、找兒媳婦都瞄準西區的國營企業的職工。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少國營企業因為機制僵化,裝備落后,產品單一,在全國,尤其是南方一些私營企業的競爭中逐步失去了市場主導,最終紛紛改制。中原區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中原區的經濟發展一時間失去了方向和動力。
進入新世紀,中原區也在不斷發展,但是步子要比鄭州東部的幾個區,尤其是鄭東新區要慢很多。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新世紀以來,省、市的戰略重心放在了鄭州東部,中原區得到的扶持力度相對減弱,中原區自己也沒有跳出過去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思路,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定位也不明朗,錯失了很多調整的機會。客觀上也造成了鄭州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
“這幾年,鄭東新區發展已基本成型,鄭州市逐漸將重心放在了西部。”宋向清說,常西湖新區、中原新區的規劃確立,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一批市級行政、文化功能項目都放在了中原區,中原區應該抓住機遇,找準定位,彎道超車,把“塌陷”的鄭州西部重新“頂”起來。
中原區的發展之路在哪里?還是要到這片土地上尋找答案。
沿著中原西路從西三環向西。生態廊道路邊的景象和三環以內的老城區相差無幾。歐凱龍家居城、西流湖公園、鄭州市一中……商業、公園、學校一個挨著一個,建好的、正在建設的居民小區里都是高層住宅。城市的發展早已越過一個個村莊,延伸到了三環以外。
過了富民路,可以看到一大片正在建設中的平地。這里就是鄭州市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核心區,目前正在進行道路和地下環廊的建設。
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是鄭州市的重點工程,一期地上建筑面積約80萬平方米,共包含16個公共建筑項目,均為提升城市功能、惠及民生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此外,規劃區域還包含4.9公里長的地下交通環廊和3.1公里長的地下管廊。
在核心區的地下環廊施工區,推土機正在已經修建好的管廊上方回填土方。施工現場人員介紹,這里屬于核心區中環廊的南部環廊。地下環廊分為三層,地下一層是單向4車道的隧道層,未來通過匝道聯通核心區內的辦公、商業地下車庫。
地下三層為綜合管廊,用來鋪設城市水、電、氣、暖等地下管線。地下二層是檢修層,為上下兩層維修提供空間。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下三層的環廊主體均已建好,環廊內相當寬闊,就連檢修層也不用彎腰。如此高標準建設的地下環廊,相信將來地面上再也不會出現車輛擁堵、下雨看海、天天挖溝等“城市病”病了。
宋向清認為,西三環和西四環之間的中原區常西湖新區建設已有幾年時間,按照新的城市理念、標準設計和建設的新區基礎設施,充分考慮了城市的功能地位和承載能力,這樣的城市才能吸引更多的產業在這里布局,更多的人在這里居住,這是一片區域發展的基礎。
新城區為產業布局打下基礎
“設計師之家”是產業轉型調整的開端
在西四環和建設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有一座中原紡織服裝設計師大廈。孟希服裝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孟希正坐在17樓的工作室里看新設計出來的服裝版樣。透過她身邊的窗戶,可以看到不遠處已經成為一片平地的城中村。她曾經在那里待過很長一段時間。
孟希以前是鄭州知名女褲生產企業的總設計師,2013年底自己成立工作室創業。去年12月前,她就住在附近須水鎮的城中村里。促使她搬到大廈里來的原因,除了3年免房租的優惠條件外,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她可以和來自全省、全國甚至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交流。
這座設計師大廈里有100多家設計工作室,是全省唯一一個集中了如此多服裝設計人才的“設計師之家”。這座大廈和馬上要投入使用的總部大廈、電商大廈以及位于錦藝輕紡城的創客園區都屬于錦藝集團打造的中原紡織服裝創新創業產業孵化基地(簡稱雙創基地)的一部分。
河南錦藝輕紡發展有限公司雙創事業部總經理張黎明介紹,雙創基地的目標是創建“苗圃+孵化+加速”的產業全要素眾創空間,涵蓋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的生產制造、智能設備研發、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物流、綜合服務等各個環節,拉長產業鏈條,為全產業鏈條服務。
產業和項目是持續發展的動力
服裝設計研發是產業鏈的上游。以孟希的工作室為例,眾多工作室的聚集,除了技術的交流外,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服裝企業來這里看樣板、訂貨。孟希需要的服裝面料、輔料都可以在樓下的錦藝輕紡城市場里找到,在這里還有為電商拍攝照片的攝影工作室,專門為發布服裝新品的發布廳。如果將來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服務都能在這里找到,那么這里將成為中部紡織服裝的產業中心和主導者。
“中原區幾個國棉廠的衰落,正是因為其處于產業鏈的下游,缺乏科技和研發支撐,沒有市場競爭力。”宋向清認為,收購了國棉一廠、二廠、六廠的錦藝集團,實際上,正在為鄭州的紡織服裝產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打基礎。
他認為,在目前全國都在穩定房價、去庫存的大形勢下,中原區前期儲備的發展空間,顯然不能再以房地產作為主要支撐,而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以產業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以項目帶動地區發展,才是中原區獲得持續發展動能之路。
2月5日,市大氣辦督導發現,中原區多個工地存在環境違規現象。中原區西四環隴海路交叉口西南,匯泉西悅城小區配套管網項目(匯泉西悅城項目東隔壁),存在大面積黃土裸露。2月6日,我市大氣污染防治部門建議,要按《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的通知》(鄭政辦明電〔2017〕38號)文件要求,嚴格落實橙色預警各項措施。
11月21下午,記者從鄭州市中原區房管局了解到,中原區2016年第二期公租房供應準備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11月28日,接到通知的公租房申請人可以去選房了。
冬季是火災的高發期,用火用電用油用氣大量增加,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為增強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做好冬季防火工作。今天(11月2日)上午,鄭州市消防支隊中原區消防大隊聯合區教育局在華山路小學舉辦2016年中原區“119消防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約2000名學生體驗火海逃生等救生知識。
記者日前獲悉,鄭州市中原區住房保障部門2016年第一期公租房供應準備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保利百合小區和錦藝國際輕紡城小區兩處房源將在匯總后同期分配。
夏天即將來臨,隨著氣溫一同升高的還有鄭州市內各個夜市的人氣。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露天燒烤污染環境、占道經營影響市容等問題。
2016年鄭州市中原區土地網絡“第一拍”,于2月5日落槌。由啟福集團、中晟集團全資子公司河南長坤置業有限公司,出資6億元,摘得建安路北福安路東,長江路北南三環東兩宗地塊共120余畝。
近日,鄭州市中原區實驗幼兒園成功舉辦了河南省青少年“我愛祖國海疆”幼兒組航海模型錦標賽,本次比賽由河南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主辦,中原區實驗幼兒園承辦。
10月21日上午,鄭州市中原區向陽小學足球隊請來了外教,西班牙教練安德烈斯、尼古拉斯帶著三年級的孩子們盡情感受著足球的魅力和快樂。
生命在于運動,鍛煉有益健康!9月30日上午中原區實驗幼兒園舉行了“奔跑吧,寶貝”親子同樂會活動,全體幼兒和父母一起在律動和游戲中度過了快樂的時光,享受了親子之間的親情和快樂。
9月30日,鄭州市中原區帝湖小學積極組織全體少先隊員開展“向國旗敬禮”系列教育活動。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伴隨著優美、熟悉的旋律,9月21日上午,鄭州市中原區外國語小學全體師生開展了 “慈善中原 善行中原”為主題的 2015年鄭州市第八個“鄭州慈善日”愛心捐款活動,以實際行動獻出愛心。
近日,為激發廣大師生愛國熱情,激勵師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原區外國語小學開展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紀念教育活動。
9月9日下午15時,中原區教體局教研室張貴民主任、教育科李政偉副科長攜專家團到特色實驗小學進行科學課調研。
9月10日早上,中原區外國語小學校長李洪濤、校黨支部書記榮艷、副校長王海霞、王芳就手捧鮮花站在學校門口,微笑著迎候每一位老師的到來。
2015年9月8日下午,在第三十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原區政協主席姚朝社、中原區政協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徐斌在中原區教體局副局長翟建軍的陪同下,來到伏牛路小學北校區,對老師們進行節日的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