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我國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突破口,跨境電子商務集成了跨境貿易信息流、物流,搭建了網上絲綢之路。兩者結合將會產生怎樣的疊加效應?3月30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2017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分論壇上,眾多嘉賓就“一帶一路”與跨境電子商務展開研討。
谷歌公司大中華區事業部北方區渠道總監范建斌介紹,4年時間里,他們幫助明泰鋁業、鄭礦機器、龍昌集團3家河南企業通過電商“走出去”。他說,“一帶一路”沿線的歐亞國家,經濟總量加在一起是39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超過51%,“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范建斌說,這3家企業的業務通過跨境電商從鄭州發展到了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埃及、尼日利亞,收益豐厚。2016年,明泰鋁業出口總額23億元;鄭礦機器出口總額增長200%;龍昌集團在谷歌投入85萬元,帶來的回報是5100萬元的外貿訂單。
阿里巴巴中西部大區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張磊說,他和團隊在3月剛剛完成了一項調研,沿著中歐鐵路三條線路重點調研了中俄、中哈這兩個市場的貿易形態和電商的應用渠道,親身感受到了邊境貿易的活躍和“一帶一路”的魅力。隨著技術的應用和升級,新外貿應運而生。張磊認為,新外貿從產業需求出發,在外貿流程的各個環節,通過平臺升級、產品優化、大數據價值應用,實現數字化管理和運營,提升外貿生態角色的效率及收益,促進地方外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鄭州市郵政包裹業務局局長楊歐亞列舉了近4年來河南郵政渠道國際出口包裹業務量,數據表明,我省出口包裹量增長迅猛,2016年同比大幅增長112%。楊歐亞認為,在政策和區域建設的推動下,河南等中部省份的物流優勢正在顯現。(記者 趙力文)
中國積極倡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本國經濟和沿線各國經濟的共同、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倡導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
隨著近期相關政策的推出,資本市場對“一帶一路”概念的熱度仍在繼續。部分機構認為,基建、制造、能源和環保等領域將持續受益,相關主題基金也在近期表現靚麗,多家基金公司通過多種途徑捕捉“一帶一路”機遇。
2017年“一帶一路”的工作更為聚焦,重點放在國際領域,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平臺。
這個新高度,既是由前文提到的重要性決定的,也還包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要的峰會平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政府工作報告中,在“一帶一路”板塊中提到,“加強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交流合作”;在文化事業板塊中提到,“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綜合新華社電3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上,記者分別對教育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中國民航局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進行了采訪。
2月8日下午,我市在濮陽迎賓館舉辦石油裝備暨化工產業外向型發展研討會,為濮陽石油裝備、化工產品對外貿易把脈問診、出謀劃策。不斷吸收上海、鄭州等自貿區的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服務業開放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經驗,提高對外交流能力。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抓住時代機遇,用中國自己的理論范式和話語體系影響世界,“一帶一路”才有可能獲得更多國際認可和支持,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機制改革的一面旗幟。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服務工作者要加強信息溝通、暢通信息渠道,建設律師信息交流平臺,借助參加有關國際會議、博覽會等,推進沿線國家交流合作。
閱讀提示|今年5月,鄭州市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鄭州還將以參股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為契機,著力打造鄭州盧森堡貨運雙樞紐。
以空港跨境為代表,河南的跨境電商模式,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未來十年,將會有非常大的潛力。上個月,筆者和河南省商務廳焦錦淼廳長一起,做了一檔河南自貿區的深度對話。
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中英兩國的合作路徑是怎樣的?經濟全球化形勢下面臨怎樣的挑戰?10月19日上午,中英"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論壇在鄭州召開。
金秋十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筆者在鄭州空港跨境提出“跨境電商+雙創”、“示范園+集聚創客匯+中外企業”、“招商+平臺+服務”的創新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已三年有余。具體說到跨境產業合作模式方面,在目前“一帶一路”戰略中,跨境產業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第一,承載平臺是基礎。
金秋時節,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柬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譜寫了新篇章,中孟關系定位升至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周邊外交結出新碩果。孟加拉國知名專欄作家、經濟學家沙希杜爾·伊斯拉馬認為,習近平主席此訪讓人真切感受到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同周邊國家平等相待、和平共處、互惠互利。
從藍圖到行動,“一帶一路”匯聚共商、共建、共享的眾智合力,堅持開放包容的發展路徑。從藍圖到行動,“一帶一路”著眼推動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著力推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