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元旦前夕,中牟縣兩歲的小心心不知從哪里找到了一個新玩具——藥瓶,她開心地拿著它在手里搖來搖去,沉迷于藥片與瓶子發出的碰撞聲,對里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母親吳女士看到小心心手中的藥瓶并未打開,便沒有過多關注。等她再回過神的時候,發現藥瓶已被打開,藥片撒了一地,孩子嘴里有藥渣。
鄭報融媒記者 邢進 谷長樂 通訊員 趙婷婷
誤食三四十片鎮咳藥 所幸搶救及時已痊愈
吳女士抱著孩子趕往醫院途中,小心心已出現雙眼上翻、四肢驚抖、煩躁、嘔吐等癥狀,在醫生給予“洗胃、補液、利尿促進毒物排泄”等治療后,小心心仍然抽搐、意識不清。隨后轉診鄭州兒童醫院。
“經核實,小心心誤服的二氧丙嗪是一種鎮咳藥物,數量大概有三四十片(成人一次1片,極量一次2片),我們給小心心做了血液凈化、活性炭吸附、臟器監測保護等綜合治療。小心心因搶救及時,現已痊愈出院。”鄭州兒童醫院PICU馬超醫師說。
據馬超介紹,昨天又剛從新鄉轉來一個誤服高錳酸鉀中毒的1歲10個月患兒,現在該患兒依然離不開呼吸機。
藥物要放在
寶寶不能觸碰到的地方
據鄭州兒童醫院PICU主任金志鵬介紹,患兒誤服藥物的現象很普遍,有的孩子是誤服打蟲藥,有的孩子是誤服農藥、滅鼠藥中毒。2016年收治糧蟲凈中毒的就有7例、毒蘑菇中毒3例。因此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把藥品或有毒物品放在寶寶能觸碰到的地方。
此外,一旦寶寶誤服藥物,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第一時間在家中進行催吐;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不要盲目催吐,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窒息,應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到附近醫院,同時帶上寶寶誤服的藥物、藥盒或說明書,以供醫生識別,實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據日本《每日新聞》29日報道,日本環境省的調查顯示,從鳥取縣到沖繩縣的日本海沿岸等地區去年共漂來約7000件醫療廢棄物,與前一年相比多出了約5000件,其中80%以上是藥瓶。根據自去年4月起的一年時間里對漂流到鳥取、鹿兒島、沖繩等7個縣沿海地區的醫療廢棄物數量進行統計得出的結果,漂到鹿兒島縣的廢棄物最多,共有5879件。
120公斤的豬才吃一片的打蟲藥(百蟲一片滅),不到2歲的小孩一下子就吃了8片,萬幸的是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孩子一旦誤食有毒物品,除要及時就醫外,“家長一定要保留中毒物品、外包裝及說明書,便于醫生確定藥品性質及中毒量,對癥治療”。
120公斤的豬才吃一片的打蟲藥(百蟲一片滅),不到2歲的小孩一下子就吃了8片,萬幸的是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孩子一旦誤食有毒物品,除要及時就醫外,“家長一定要保留中毒物品、外包裝及說明書,便于醫生確定藥品性質及中毒量,對癥治療”。
史家軍的“欠條”,醫院同意患兒欠費出院,家長承諾一周內來院結清費用。南京市兒童醫院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該院領導的處理意見是“不起訴”,如果追不回錢,就由個人償付,“因為這是她個人的工作失誤造成的損失”。
其中病情最嚴重的經搶救無效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