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中央名義出臺產權保護的頂層設計。
《意見》明確了進一步完善現代產權制度、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的五個原則: 堅持平等保護。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堅持全面保護。保護產權不僅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 堅持依法保護。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律實施,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堅持共同參與。做到政府誠信和公眾參與相結合,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增強公民產權保護觀念和契約意識,強化社會監督。 堅持標本兼治。抓緊解決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產權保護精準度,加快建立產權保護長效機制。 《意見》明確了產權保護的十大任務: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完善財產征收征用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各項制度;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 作為頂層設計,《意見》逐條明確了各個任務的具體負責部門。記者了解到,相關配套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 意見的發布,將對公民的土地與房屋權益保護釋放哪些新信號?記者采訪了權威專家進行深入解讀。
焦點一: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了怎么辦?
關鍵點:研究續期法律安排
【文件精神】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續期的法律安排,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常鵬翱認為,意見尊重并回應了民意,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既然研究的是續期的法律安排,并強調形成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那么就意味著,對于個人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后政府會收回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今年4月,溫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國務院1990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明確,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用途確定,其中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其他或綜合用地50年。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大部分住宅的土地使用權年限都是70年。公眾關注,不論是最高年限70年,還是低于這個年限,到期了該如何續期呢?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說,目前,關于住宅用地使用年限續期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目前的法律條文由于缺乏細則,如何“自動續期”存在不確定性,難以操作。 楊立新認為,續期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不夠70年的,到期后必須都續期到70年;二是70年到期后自動續期,相當于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一個無期限的物權,即一次取得永久使用,國家不必每次續期每次都收費;三是到期后經過自動續期變成永久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之后,應當確定使用權人與國家所有權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考慮收取必要而不過高的稅金,但應當經過立法機關立法決定。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意見提出財產權利保護問題,實質是承認并尊重房產已經成為城鎮居民重要財產權的現實。對于7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的處理,要拿出妥善的辦法。意見盡管沒有出臺具體的內容,但特別重要的是,指明了要向有利于財產保護的方向進行制度設計。 專家認為,意見也是強化物權法的表現,回應了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應當按照民主、科學、透明立法的原則,通過法律手段來細化相關規定。
焦點二:如何遏制征地與拆遷導致的矛盾?
關鍵點:不將公共利益擴大化
【文件精神】完善土地、房屋等財產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征收征用適用的公共利益范圍,不將公共利益擴大化,細化規范征收征用法定權限和程序。遵循及時合理補償原則,完善國家補償制度,進一步明確補償的范圍、形式和標準,給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補償。
【專家解讀】憲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和公民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遲福林等專家表示,隨著各地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矛盾日益凸顯。目前,個別地方政府打著公共利益的旗號,占用和征收土地,只付出低價進行補償,轉手進行房地產開發。最終,政府和開發商攫取高額利益,而部分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保障,引發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刑事案件等尖銳矛盾,并造成失地農民等長遠社會問題。 記者采訪發現,為遏制上述亂象,國土部近年來每年多次掛牌督辦地方政府的違法征地問題,并問責有關負責人。遲福林認為,意見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科學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疇,防止將公共利益隨意擴大化。接下來,有關部門應該根據這個精神進行科學研究,確定好公共利益的邊界。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孫憲忠表示,建議規定公共利益的認定引入聽證程序。除了政府,利益受損代表和獨立的相關專家代表也應該參加。政府部門或者其他強勢的受益主體如果主張某一項目的建設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近期,四川查處多起基層干部套取征地拆遷補償款案件。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川共查辦涉農村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職務犯罪108人,占上半年查辦涉農扶貧領域總人數的23%。 楊立新、常鵬翱等表示,受人關注的賈敬龍案,起因就與征地拆遷有關。意見提到細化規范征收征用的法定權限和程序,這是最根本的法律約束。而遵循及時合理補償原則,關鍵是及時。到底是事前、事中還是事后?補償費用是多少?都要在征收之前就應該談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在適用實際損失賠償原則的過程中,應當引入價格評估程序,且評估機構應當是利益受損當事人和政府共同指定的機構。如果雙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見,應由法院指定評估機構。如果評估有誤,評估機構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焦點三:農民宅基地權益如何保障?
關鍵點:落實用益物權
【文件精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落實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用益物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農民財產收益。
【專家解讀】“這項涉及數億農民切身利益的規定要求,是對正在實施的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銜接與明確。”劉俊海等專家說,過去,農民對農房宅基地只擁有使用權,造成抵押貸款受阻,農民進城后宅基地使用權退出不暢,帶來一系列問題導致農民財產權利難以實現。 記者采訪了解到,去年2月,全國人大授權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中15個試點縣市承擔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試點主要針對農戶宅基地取得困難、利用粗放、退出不暢等問題,要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區域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愿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 “過去,宅基地制度注重保障農民住有所居的社會保障權利。而在當前城鎮化背景下,大量農民進城,不少地區宅基地社會保障權利弱化,財產權利性質日益突出。”孫憲忠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發揮宅基地的社會保障作用的基礎上,有序賦予宅基地的財產性權利。 據了解,經過一年多的試點,不少宅基地試點縣市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湖北省宜城市對當地宅基地完成測量確權后,首批5戶已獲得共46萬元的農房抵押貸款,8個試點村共有112戶村民選擇有償退出宅基地。 劉俊海、常鵬翱等專家認為,意見回應了農村“三塊地”的改革,提出落實宅基地的用益物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農民財產收益,能夠使宅基地等原來的“死資產”在一定范圍內流動,最后變成“活資源”。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要加快配套文件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推進政策研發創新,推動《意見》真正落到實處,切實促進旅游消費升級。
根據該《意見》,限購限貸范圍為主城區和開發區,即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區以及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含漢南)、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等區域。10月3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官方網站曾公布《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在我市部分區域實行住房限購限貸措施的通知》。
農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后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確權登記;(2)自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時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 農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照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后,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確權登記;
我國新一輪醫改已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制約醫改推進的步伐。梁萬年表示,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統籌考慮當地政府確定的補償政策,精準測算調價水平,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住建部等四部委日前聯合發文,要求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提出構建鄰利型服務設施,實現共享發展。《意見》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提前謀劃,科學評估,規劃先行,加快建設,盡快補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短板。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對失信被執行人規定了11類37項聯合懲戒措施,包含具體措施多達100余項。法院的執行查控能力是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認定的前提和基礎,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必須進一步提高執行查控工作能力。
對失信被執行人規定了11類37項聯合懲戒措施。
最少給1000萬元予以支持 今年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動員大會,印發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放出“大紅包”
從今年4月5日獲批開始,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經滿四個月了。昨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省委、省政府已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據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有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堅持依法保護,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律實施,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堅持共同參與,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增強公民產權保護觀念和契約意識,強化社會監督。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社會組織的黨建要有明確的導向性,這個導向性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目的是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實現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處理方式包括組織處理: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誡勉、停職、調離工作崗位、降職、改任非領導職務、責令辭職、免職等。
《意見》提出,加強車輛生產和改裝監管,生產、銷售拼裝或擅自改裝的機動車,依法嚴厲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