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為扶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我省將創業教育納入高等學校教學計劃,給全體大學生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還組建大學生創業導師團,并每年投入1個億,為大學生創業送“東風”。
據了解,我省對初始創業的畢業生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為大學生創業培訓發放經費補貼,最高可達1000元,對休學從事自主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可保留學籍2年。 目前,全省共建設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82家。省教育廳等有關部門每年共投入7000萬元,設立創業扶持資金、引導資金和青年創業基金,各高校每年設立配套資金(基金)1750多萬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連同行業協會、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每年投入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總額超過1億元。(記者 張靜)
在成都大慈寺附近,有家包子鋪有點特別。紅色的大字招牌,“良心用料”的承諾,公開展示的肉檢報告,還有年輕的小老板,無一不昭示著這個包子鋪“有點不一樣”。
仲秋,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厚坡鎮王河村,60萬袋香菇苗正靜靜地躺在120個出菇大棚里“休養生息”。再過一個月,這些孕育著旺盛生命力的菌苗就要“生根發芽”,長出成菇,換成鈔票,為全村110戶貧困戶的脫貧擔當起大任。
分別是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河南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鄭州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鄭州市金源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鄭州市金水灣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大學生創業園、鄭州市鴻成光彩市場創業孵化園。
鼓勵大學生群體性創業,不僅能夠解決當下的就業危機,更能讓他們學有用武之地,真正讓他們走上一條為市場經濟創造條件、實現自我價值的新路。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希望通過自主創業實現自身價值。那么,究竟有多少大學生想創業,又有多少人已經在創業?他們在創業中遇到什么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深層次改革的持續深入,“創新-創業-創客”繼90年下海潮后再掀高峰,創業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對創客英雄的追捧和鼓勵創新文化的崛起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
鼓勵大學生創業,真正的目的應該是鼓勵學生更主動地了解社會,參與社會,而不是把學業放在一邊提前掙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并建立教務部門牽頭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出臺《關于貫徹落實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實施意見》,通過創業掙學分、休學創業保留學籍等措施來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意見鼓勵各高校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將大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和自主創業等成效折算為學分。
大學生創業(開業)補貼的申請條件是:創業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系畢業2年以內高校畢業生或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創業,取得工商登記3個月以上,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吸納就業3人(含)以上。據介紹,目前,省財政已從省本級預算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至少3000萬元的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專項用于扶持大學生在河南自主創業。
3月23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今年的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開始申報,上半年的申報截止日期為5月20日,下半年為10月20日。有發展潛力又需要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依據吸納就業能力、科技含量、潛在經濟社會效益、市場前景等因素,可分別獲得2萬元至15萬元資金扶持。
因為在天使階段上,大多數的產品本身還沒有成型,一個技術出身的人和一個非技術出身的人在原形上可能差不了多少。如果創始人本身在其它方面靠譜,那么投資人會認為這個團隊在趕超一個技術靠譜但其它(比如溝通、推廣、策劃)方面平平的創始人的時候,就差一個程序員。
創業是就業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創新的實驗場。大學生有知識、有激情、有闖勁,創新思維活躍,是創業的生力軍,但他們創業資源少,經驗欠缺,創業面臨很多困難。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機制,營造鼓勵創業、支持創業、崇尚創業的環境非常必要。
說起這個生意,與他的調研有關。裝飾行業有一種涂料,經過人工設計和裝飾后,與墻紙的效果一樣。他立即到這樣的生產企業去打工學習全套涂料粉飾技術。
按照此計劃,高校將開設創業必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
記者11月20日從省大中專學生就業服務中心獲悉,2014年~2017年我省將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力爭4年內引領6萬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率達到3%。據了解,本次創業引領計劃的對象包括省內各類高校的在校生、國內各類高校畢業5年以內的在豫畢業生、出國(境)留學回豫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