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路治歐 通訊員 師志鋼)5月8日,農業大縣尉氏傳來好消息,該縣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采用農技人員包戶等措施,強化對農田管理的技術指導,使小麥長勢整體水平好于往年,1個月后夏糧豐收幾無懸念。
昨日,在尉氏縣大營鄉楊集村的田間地頭,東方今報記者看到,正在灌漿的小麥綠油油的,清風吹過麥浪如碧波蕩漾。據尉氏縣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麥,目前已進入其生長周期中的最后一個生育期——灌漿期,從長勢看,整體水平好于往年,今年的夏糧豐收頗有保障。
資料顯示,尉氏縣是農業大縣、全國小麥商品糧和優質棉基地縣、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但該縣今年種植的113.19萬畝小麥,成長頗為不易。先是播種期遭受嚴重大旱,后是大雨大雪,病蟲害也呈重發生趨勢。
為讓小麥順利邁過這些坎,該縣農業局利用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和農技人員包百村帶千戶活動,組織百名技術人員及時采取應變技術措施,指導農民開展追肥、防病、治蟲、澆水為主的麥田管理,指導大面積造墑播種抗干旱,抓好中后期管理,力爭再奪夏糧豐收。
尉氏縣農業局副局長王峰嶺說,一個農技人員包10戶科技示范戶,然后這些示范戶帶動更多農戶。除了確保村村都有包村技術人員,該縣還張貼印有農技人員聯系電話的包村公示牌660個,方便群眾求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