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少林寺舉行法會迎奉《清敕修大藏經》儀式
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記者 邱琦/圖)4月12日,一部原版經版刷印,完整再現清朝雍正、乾隆時期大藏經原貌的《清敕修大藏經》,被護送到河南登封千年古剎少林寺。據悉,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經,將成為少林寺的重要文化標志和鎮寺之寶。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這部文物級的珍貴經典并沒有安放在藏經閣,而是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手安放在方丈室,這在少林寺的歷史上還是首次。
【現場】
儀式隆重 釋永信親自安放經書
4月12日上午9點30分,禪宗祖庭少林寺舉行迎奉《清敕修大藏經》儀式。在莊嚴的儀式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率領常住院僧眾走出山門,親自迎奉《清敕修大藏經》。
山門前廣場上,數函經書擺放在黃色綢緞的經桌之上,在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見證下,釋永信拈香后,接過《清敕修大藏經》經書。隨后,迎請經書的隊伍在釋永信的率領下,依次通過少林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來到方丈室前。在陣陣梵唄聲中,釋永信為經書安放舉行灑凈儀式。
儀式結束后,釋永信親自將經書安放在方丈室。記者發現,方丈室正對大門的這面高達3米、長達10多米的墻壁上,已經事先定制了古色古香的專用書柜,多達7168卷的《清敕修大藏經》將整個書柜填滿,“占據”了整整一面墻。
【淵源】
修復過程中 釋永信多次給予建議
《清敕修大藏經》為清代官刻《大藏經》,是中國官刻佛教大藏經的最后一部;而《清敕修大藏經》的經版,也是我國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漢文大藏經版。
在過去的200多年里,因戰亂、社會動蕩等原因,《清敕修大藏經》因保存不當出現不同程度糟朽,原有的79036塊經版也僅存69410塊,且20%以上保存狀況較差。
2009年,北京市文物局啟動《清敕修大藏經》經版保護項目。
“五年來,我們遍訪全國寺院,尋找《清敕修大藏經》,經過反復比對、校驗、整理,共計修復損壞經版14000余塊,補刻遺失經版近萬塊,并檢查糾正現在流通的《大藏經》中的數百處錯誤和缺憾。今次整理出版的大藏經,被佛教界和學術界公認為,完全再現清朝雍正、乾隆時期的大藏經原貌?!必撠煴Wo整理《清敕修大藏經》的北京博華文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唯良說,在這個過程中,釋永信數次到大藏經保護現場,給予多次建議。
【價值】
唯一完整存世大藏經 將閉關研讀
釋永信為何對《清敕修大藏經》有如此濃厚的興趣?
“大藏經代表著佛教的全部智慧,歷史上,從宋代《開寶藏》以下,歷朝刊刻佛教大藏經成為中國佛教的傳統。然而,經版流傳至今的,只有《清敕修大藏經》這一部?!贬層佬耪f,從文物價值上看,《清敕修大藏經》經版,是我國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漢文大藏經版,歷經多劫,仍基本完整,成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文物;而從學術價值上看,《清敕修大藏經》曾遭數次毀撤,此次力求恢復乾隆初刻初印原版全貌,如被撤出的錢謙益注《楞嚴經疏解蒙鈔》六十卷,以乾隆初印本補入。又如《永樂御制序贊文》、《至元辨偽錄》等數十卷被撤毀的經典,經多方搜訪,均以原版原貌,一一補入。
釋永信表示,這部珍貴的文物級的經典供奉在少林寺,對少林寺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對于少林文化的海外傳播,必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我會閉關研讀,也希望眾僧能潛心研究,從中獲取大智慧”。
歷史地位
我國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經
《清敕修大藏經》為清代官刻《大藏經》,亦稱《清藏》、《清龍藏》,是中國官刻佛教大藏經的最后一部?!肚咫沸薮蟛亟洝方洶媸季幱谟赫荒辏?733年),次年,雍正皇帝敕王公大臣、高僧大德130余人,于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由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賢良寺方丈超盛等主持,廣集經本,繕寫???,并親筆題詞。
雍正十三年,《清敕修大藏經》開版雕印,至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完成,距今276年。全藏724函,千字文編號從“天”字至“機”字,共收經1669部,7168卷,雕版共有79036塊。當時,全國共印100部。而《清敕修大藏經》的經版,最早藏于故宮武英殿,是我國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漢文大藏經版,成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文物。
釋疑
為何沒有安放在藏經閣?
眾所周知,少林寺的珍貴經書和功夫秘笈都安放在藏經閣,如《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還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宋代刻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等。
那為何《清敕修大藏經》沒有安放在藏經閣而藏在方丈室呢?
少林寺一位負責人透露:“藏經閣藏書豐富,地方太小,多達7168卷的《清敕修大藏經》,根本放不下,如今急需擴建藏經閣,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當然,安奉在方丈室,也凸顯了釋永信對這部經書的重視和喜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