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日出土的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五孔骨笛。新華社發
這位墓主人非正常死亡。新華社發
3支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新華社發
最長的一支兩孔骨笛有20多厘米長
另一位墓主人非正常死亡,2支骨箭刺于體內
看河南地圖,舞陽位于地圖的中心。
這個面積777平方公里的小縣,1987年開始,因為從它所在的北舞渡鎮賈湖村發掘出的骨笛而蜚聲海內外。
近日,為建設賈湖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考古工作者進行第八次考古發掘,再次發現了8000年前的骨笛。這次發現的3支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和它的墓主人一起重見天日。
今日起,來自多個國家的文物專家齊集舞陽,舉行紀念賈湖遺址文化國際研討會。
已經發現“7孔骨笛”是世上最早的7聲音階樂器
賈湖遺址位于賈湖村東側,1961年,縣文化館文物專干朱幟下放賈湖村勞動,在土井和薯窖斷壁上首次發現了這個遺址。
1983年~1987年,省文物研究所進行6次發掘,發掘面積2600多平方米,發現房基30多座,灰坑300多個,首次發現7孔骨笛。
2001年4月~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對賈湖遺址進行了第七次發掘。這次發掘面積300多平方米,發現大量炭化水稻稻粒、豆粒等植物種子,動物骨骼。少數墓中隨葬有成組龜甲,個別龜甲上有契刻符號等。
6次考古發現的骨笛,系用鶴類尺骨鉆孔制成,多為7孔,有的先刻好等分記號,再鉆孔。最知名的“7孔骨笛”全長23.1厘米,在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又鉆小孔,制作精致,保存完好。經測音,能發出6聲或7聲音階。經碳14測定,距今7600~8600年,屬裴李崗文化聚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樂器,在中國音樂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是世上最早的7聲音階樂器。
第八次發掘,再次發現5孔骨笛
為建設賈湖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第八次發掘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于9月27日啟動。
經過考古專家和考古隊員近一個月的努力,280平方米的探方中,已露出多處房基、灰坑、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的陶片、石塊、獸骨等遺物。在一個墓穴中,考古人員發現有石斧兩把,骨箭、骨錐、骨鏢10余支,骨笛3支,一個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雙耳紅陶壺。
在另一個墓葬中,發現有2支骨箭刺于墓主人體內,一支箭刺入心臟之下、脊椎之中,使脊椎分離較大,另一支從后背刺入、橫穿于脊椎與心臟之間,據推測,這位被箭射入身體內的墓主人,可能為非正常死亡,墓主人可能是在部落戰爭中被敵所傷身亡。從他頭部附近隨葬有陶壺的情況看,他死后得到了正常的埋葬。在之前發掘中,帶著箭體而葬的墓主人較為罕見。
考古專家還介紹,這次發掘發現眾多隨葬品,為研究遠古社會發展及葬禮葬儀提供了實物。
最重要的是新出土的3支骨笛,有一支是5孔的,保存完整。最長的一支長20多厘米,為兩孔骨笛,雖然已斷為三節,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通體刻畫著細如發絲的菱形紋飾,十分精美。3支用鶴尺骨制成的骨笛,和它的墓主人一起重見天日,再次表明8000多年前中國淮河流域的先民們已經能夠演奏優美的音樂。
至此,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的骨笛已有30多支,有5孔、6孔、7孔、8孔之分,具備5聲、6聲和7聲音階。
研究表明,賈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7聲音階樂器,把人類音樂史推進到8000多年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