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9省市試點跨省就醫即時結報
生病住院,出院即可報銷,不用再千里迢迢回到家鄉——這是眾多外出務工人員的夢想。記者昨日從省衛生部門獲悉,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開通試運行,并與河南等9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新農合跨省“即時結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從2006年開始,我省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了參合農民跨省就醫即時結報的“兩種模式”。相關負責人稱,跨省即時結報要全面實現,還需各省盡快建立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
【辦法】
跨省結報 近90家“農民工定點醫院”遍布7省市
一周前,信陽固始縣新農合管理中心主任付繼學收到了一份“報銷清單”,清單是北京圣玉中醫院寄來的,上面列了60多位患者的住院花費情況,患者全部為固始縣在京務工人員。
“大概涉及報銷金額200多萬元。”付繼學說,待清單審核無誤后,他們中心將會給北京圣玉中醫院轉去這筆錢。
北京圣玉中醫院是信陽固始縣的一個“農民工定點醫院”,主要服務信陽在京務工人員,即時結報醫藥費,解決他們的就醫和報銷難題。該縣共在北京、上海、無錫、廣東惠州、西安五個城市設了8至10個這樣的醫院。
據省衛生廳的統計顯示,“農民工定點醫院”模式最早始于2006年3月,信陽固始縣首創,之后,南陽、周口、商丘、洛陽、駐馬店五個城市也逐步加入,截至目前,上述5城市已經和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湖北、遼寧、陜西等省市衛生部門協商,在當地確定了近90家“農民工定點醫院”。
點對點聯網 我省8個縣區和省外11家醫院聯網
商丘、周口則探索出另一種“跨省即時結報”模式。
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廳方面了解到,多年來,商丘永城人習慣到江蘇徐州看病。2006年,兩地開始謀求“結對”,目前永城已與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徐州市第四人民醫院3家醫院形成了點對點聯網,以便實現即時結報。現在濮陽、周口等地也開始尋找自己的“結對點”。
據悉,如今,河南永城、沈丘等8個縣區已經和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徐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等11家外省醫院實現了點對點聯網。從2006年開始至今,已有4031人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報銷,累計補償醫療費1971萬元。
保底補償 回鄉報銷扣除起付線后至少報30%
我省有8000多萬參合農民,除開上述兩種模式,絕大部分跨省就醫的患者還只能回參保地報銷。那么,這些人該怎么報銷?
河南省衛生廳農衛處處長王耀平介紹,從2008年起,河南開始探索參合農民省外就醫“保底補償政策”,即參合農民的情況,不屬于上述兩種,但又在省外就醫的,回來報銷時,扣除起付線,仍可以享受不低于25%的報銷。據了解,2012年起,該補償比例已上升到不低于30%,方便了去北京上海看大病的人。
【現實呼吁】
各省應盡快建立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
據記者了解,近期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已開通試運行,并與河南、北京、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海南9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今后參合農民將通過這一平臺實現異地就醫即時報銷。
按照“十二五”醫改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報銷,初步實現跨省就醫即時報銷。
“省內跨區結算、即時結報工作的全面實現,是實現省與省之間即時結報的前提。”王耀平說,在省內跨區結算、即時結報實現后,2011年年底,河南省新農合信息平臺實現了和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的對接。“這還需要各省盡快建立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進行新農合一系列數據、事務的對接;各省的報銷比例、起付線等新農合政策還要盡快統一。”
(記者 李曉敏 實習生 安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