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引關注,它到底指的啥,許多人搞不清
老百姓眼里的“特大城市”該咋建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剛閉幕,國務院就正式批復了《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全省上下備受鼓舞。11月29日,本報用11個版的篇幅,深度解讀了規劃的諸多亮點,剖析了河南以規劃為契機全面發力所做的充足準備。今天起,本報將繼續圍繞規劃的方方面面,通過普通老百姓和專家學者的視角,為您呈現中原經濟區將建成什么樣子,中原經濟區建設將給大家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希望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可以幫您讀懂中原經濟區。
閱讀提示
11月29日,本報推出《中原經濟區規劃》解析報道“讀你”,“特大城市”一詞走入中原百姓視野。“特大城市”這四個看似簡單的字,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的發展對中原經濟區建設有何意義?“它的‘大’,是指輻射力、帶動力。目前河南的‘特大城市’,規模不算大。中原經濟區為其提供向‘特大城市地區’發展的難得契機。”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如是解析。而在老百姓眼里,也有他們各自獨特的見解。
關于“特大”,眾說紛紜
在大河報上讀到老家焦作有望在今后幾年發展成特大城市的報道后,在鄭州一科技公司打工的李大雷有些興奮,“以后咱也算是特大城市居民了,虧我還一直給別人說俺是從中小城市來的。”
“可我不明白,這個‘大’,到底是指什么?是人口多還是面積大,或者經濟發展水平快?”
和李大雷一樣,許多讀者都有這樣的疑問。此外,為何要建“特大城市”、如何推動其成長,它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百姓生活的意義有哪些?都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
開封網友“不成仁則成花生仁”在本報官方微博上評論:“發展特大城市,是件好事,但我們靠什么?據我了解,特大城市都需要堅實的工商業做基石。”
“特大”指輻射力與帶動力
據統計,目前,河南省共有4個特大城市,分別是鄭州、洛陽、商丘、南陽。《規劃》提出,要推動開封、新鄉、焦作、邢臺、平頂山向特大城市發展。這樣,到2020年,我省的特大城市將達到8個。
“它是指市區中心城區非農業人口達100萬以上的城市,包括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說,其實,“特大城市”帶有泛指意味,類似于我們經常說的“大都市”。
“發展特大城市,是因為緊缺的資源條件和環境約束,使得我們必須尋求一種空間形態、功能組織與效率兼備的新型地域空間模式,重點發展特大城市為主的城市群地區,這已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中的重要舉措。”肖金成這樣解析發展特大城市的原因。
至于它的功效,肖金成認為,全球城鎮化發展經驗表明,特大城市是城鎮化的核心。特大城市是所在區域的發展核心,吸納大量外來人口。以特大城市為主的都市區和特大城市較為密集的都市連綿區成長迅速,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肖金成認為,區域的城市體系及空間格局總是由幾個特大城市主導的,這些特大城市在空間上是城鎮網絡的核心節點;在功能上整合區域資源,帶動區域發展,參與競爭。
特大城市在表現出強勁發展動力的同時,一段時間內還會延續集中化發展的趨勢,并逐漸向有意識的多中心分散方向發展,也就是展示輻射與帶動力。“在謀求增強自身的經濟輻射能力的同時,中原經濟區建設為特大城市發展提供了增加信息和物資流通、建設區域性基礎設施等條件,進而推動其向‘特大城市地區’方向發展。”肖金成認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為中部地區特大城市發展提供了契機。
老百姓眼里的“特大”該咋建
中原百姓對“特大城市”的發展,也有話說。連日來,記者走上街頭,采訪了開封、新鄉、焦作和平頂山的市民,他們提出不少“金點子”。
平頂山市民王飛遠說,城市變大了,規劃設計、建筑要有地方特點,一看就忘不了。
“排污、排洪至關重要;街道綠化,城市街道建設也不要總拿‘樹’來開刀。”來自新鄉的常女士認為。
河南大學教師陸先生則說,推動開封加入特大城市,要注重相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各種地下管網的鋪設,要有科學預見性,統一設計規劃;城市路標,不管街道大小,要設指示牌,門牌號碼不準遮擋;城市公廁,不管哪條街,哪條路,每200米建1個,并設立指示牌等。
《中原經濟區規劃》原文
優化老城區功能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將中心城區周邊符合條件的縣城、縣級市市區和特定功能區納入城市組團,優化人居環境,增強服務功能,提高節點支撐作用。推動開封、新鄉、焦作、邢臺、平頂山向特大城市發展。 (記者 張渝 實習生 郭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