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治理公共空間,勿忘社會組織

2015-06-08 07:33 來源:半月談網

  從6月1日起,北京開始實施“史上最嚴”控煙條例,在公共場所違法吸煙將遭遇公開曝光、罰款等嚴厲處罰。對于規定的嚴厲,人們并無多少異議,其能否落到實處則令人們議論紛紛。畢竟,要靠全市1100名左右的執法人員監管數百萬煙民的行為,任務難度系數極大。

  放在更大的視野來看,北京控煙遭遇的執法困難其實是當前公共空間治理遇到的普遍難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人們對公共空間中公共文明與公共道德的訴求,已經上升為一項重要的民生需求。但當下,公共空間治理的進展,仍大大滯后于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重要根源之一在于社會組織的參與不足。由于社會組織的參與不足,政府與公民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的中間環節,政策落實缺乏足夠的實施主體,導致一些好的政策無法取得好的實施效果。一些地方控煙多年,其公共場所仍隨處可見我行我素吞云吐霧者,便是不爭的實例。

  控煙等公共空間治理場合,為何鮮見社會組織身影?這既有政府治理理念不到位的問題,也有社會組織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一些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空間治理政策時,仍秉持傳統的管控思維,獨攬大權,不愿吸收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結果怎么管也管不好。另一方面,社會組織近年來發展迅猛,但由于制度供給不足,得不到足夠的扶持,普遍存在小、散、亂問題,專業能力欠缺,在公共空間治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而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治理的能力,是衡量現代國家治理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加強社會組織立法,并且在“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中對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作了專節闡述。近年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扶持、孵化社會組織,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在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同時向社會組織轉移一部分管理職能。在社區管理等公共治理領域,許多治理效果良好的例子背后,都有社會組織的踴躍參與。可以說,社會組織參與公共空間治理,共識已經形成,效果有目共睹,提速勢在必行。各級決策者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對社會組織加大扶持力度,從立法、轉變政府職能等方面著手改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盡快讓社會組織成熟起來,成為參與公共空間治理的強大力量。(王新亞)

責編:彭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