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政山西大同5年的個性官員耿彥波爭議再起。日前有媒體報道,其被調離后有125項在建工程被叫停,有民眾喊話要求耿彥波回大同收拾“爛攤子”,持續引發關注。
官員周期性調動,或使其任內開啟的工程陷入無以為繼的尷尬局面。繼任新官理政,前任者的“半拉子”工程卻未必能獲重視。小至栽花種樹,大至巨額工程,前后兩任官員工作銜接出現“斷裂”的現象時有發生。
外界分析,破解“人走茶涼”、“人走政息”的困局,需要制度設計護航。
官員調動頻留“爛攤子”引爭議
近來,有關耿彥波的爭議再次引爆輿論。作為耿彥波的繼任者,大同市市長李俊明一再表示,政府是連續的,并承諾新官要理舊賬,做到“五個凡是”以全力保障政府工程的推進。此番媒體曝出,耿彥波被調離后被叫停的125項在建工程,或因債務壓力而停工。
事實上,因官員調動等原因導致的“爛攤子”并不少見。今年10月,官方曬出清單:全國叫停663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其中,申維辰任太原市委書記期間主持的龍潭片區改造工程再被提及。申維辰早在2010年調職離晉,于2014年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落馬,然時過境遷,有報道稱這一項目當前仍處于“半拉子”狀態,有市民仍不停投訴上訪。。
離任官員收獲了政績,但與此同時,還款責任和債務風險卻被轉嫁給下一屆領導班子。“人一走,茶就涼”,施行項目的好賴似乎成了一筆“糊涂賬”。
在中國,“新官理舊政”并非法律的強制要求,不少聲音指出,繼任者應當有“理舊賬”的接力思維。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一些情況下,并非新官不愿意為前任買單,而是無力買單。
“無論是資金、項目工程、開發商等,都是跟著人來、跟著人走。人一走,工程就成了‘半拉子’,而攤子太大,會讓新任者‘玩不轉’。”竹立家對中新網記者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則指出,每個官員上任后有自己的施政思路,但如果后任不認前任的賬,會造成巨大浪費。由于任期過短,部分官員對需要長期規劃、長期投入的基礎性工作喪失興趣,而熱衷于脫離實際的“眼球經濟”,結果給后任留下“大窟窿”。
對此,汪玉凱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對造成嚴重后果的“爛攤子”給予高度重視,在整體上考慮如何清算,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老百姓的經濟損失,否則可能會導致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