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業合作社事件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用這句話來形容河北邯鄲上百家“病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恐怕再恰當不過。
18%的利率,甚至更高;綁架政府信譽,曲解專業合作社政策……所有這些,都足以吸引樸實的農民將用汗水換來的錢存進合作社。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有農民社員不相信,館陶縣正信農副產品購銷服務合作社,這家縣里最“正規”的合作社因何會垮掉。
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以互助的名義瘋狂吸收來的資金去了哪里,對于社員而言,幾乎是謎。這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究竟是互助,還是圈錢?
“合作社出事了”
據《河北日報》今年3月報道:館陶縣已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176個,覆蓋種植、養殖和農事服務等領域,入社農戶年均增收15%以上。
不過,截至7月中旬,《民生周刊》記者到館陶縣時,176家合作社中的多數已經關門,僅有十幾家開門營業。
“兩個月前,一條不足兩公里的街道上,就有幾十家專業合作社。”一位出租車司機說。
“以前,館陶縣城豪車遍地,連寶馬、奔馳等都不入流。”談及專業合作社對當地的影響,館陶本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公職人員告訴記者。他說,正信合作社出事后,這些豪車幾乎一夜間都不見了蹤影,甚至連普通的車都很少見。“這些豪車車主多是合作社的老板,有些還是20多歲的年輕人。”
成立于2010年7月的正信合作社,其宣傳材料上寫著:帶領成員走共同富裕、互助共贏的陽光道路。
然而,事實證明,正信合作社所走的卻不是一條陽光大道。直到今年5月,開始有消息傳出,吸儲1.24億元的正信合作社垮了。
關于正信合作社的出事,外界流傳著多種說法:老板已經失聯甚至跑路。“外面傳的老板跑路信息不準確,正信合作社老板目前被監押在縣看守所。”曾是正信合作社代辦員的陳玉盛告訴記者。
在館陶縣委宣傳部,記者證實了他的說法。
由于與正信合作社理事長崔煥廷關系比較密切,作為知情人,陳玉盛向記者講述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據他回憶:2014年5月中旬起,社員們從正信合作社取錢就受到限制,由此發生了擠兌現象。直到5月30日前,合作社的負責人任志廣和崔煥廷被軟禁在一家酒店。后來,二人被羈押進館陶縣看守所。
接著,外界開始盛傳,“正信合作社出事了,老板跑路了”。
多位合作社社員及代辦員均向記者表示,正信合作社是全縣176家合作社中最正規的一家。“初聽它垮了,當時真不敢相信。”陳玉盛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