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2:30,浙江溫嶺市橫峰街道一間會議室里已經坐滿了人,橫峰街道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民主懇談會正在召開。
有了塢根的參與式決算,溫嶺改革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新系統。
1999年6月,民主懇談從浙江溫嶺松門鎮發端;2005年7月,新河鎮推動參與式預算,2010年參與式預算民主懇談全市推廣;2013年塢根鎮試點參與式決算。
14年,近3000場民主懇談會,對政府與社會來說,都是循序漸進的民主操練。參與式治理、協商民主、透明政府、公共預算改革……諸多標簽都無法準確概括這個東海之濱小城的改革志向。
2005年11月、2008年1月、2010年9月,《決策》雜志三次向溫嶺投去關切目光,一次次地發問,溫嶺在哪里?溫嶺在做什么?為什么是溫嶺?
對于中國基層民主改革“長青”的樣本,溫嶺改革一直沿著螺旋式上升的軌道,完成一個完整的創新系統。
在《決策》雜志創刊20周年之際,當我們第4次關注溫嶺的時候,不禁再次追問:溫嶺為什么能?
9月13日下午2:30,浙江溫嶺市橫峰街道一間會議室里已經坐滿了人,橫峰街道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民主懇談會正在召開。
“才到了38個人,人數還不夠啊,”溫嶺民主懇談辦公室主任陳奕敏,提前半小時就來到橫峰街道。這位當地干部眼中的“陳懇談”,心中有把刻度精確的“尺子”,有關懇談會的任何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這場會,是1999年以來,溫嶺召開的近3000場民主懇談會中最普通不過的一次。舊村改造、環境治理、校網撤并、預算編制、三公經費……無論小事大事,溫嶺的老百姓都有機會發發言、放放“炮”。
14年,經歷5任書記、市長、人大主任,在中國基層創新仍然走不出人走政息怪圈的大背景下,溫嶺民主懇談的持續動力,成為值得一探究竟的話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