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欺詐的激增讓互聯網充滿“雷區”,黑客的目標直接放在了用戶的網絡“錢包”上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建新,宋媛
“昨凌晨在淘寶上被詐騙5.46萬元,已立案,北京市警方正在關注。”近日,資深互聯網人士一葉千鳥在其微博中的抱怨引發了高度關注,短短數小時,該條微博被轉發上千次。
據一葉千鳥在網上的公開介紹,整個被騙過程幾乎讓人難以察覺,“事情得回到昨晚在淘寶上買郵票,通過搜索找到目標貨物,當時客服回話說‘加下我們老板吧,要的多,價格得他訂’,我加了這位QQ號為442165303的‘老板’,聊了會兒感覺還不錯。后來我要求發實物圖看看,對方發了個rar壓縮包。解壓后是個類似圖片的文件,于是我點了,后來就報錯。”
記者梳理了一下一葉千鳥被騙過程:搜索進入騙子店鋪——加對方QQ號進行溝通——接收對方發送的壓縮文件(病毒)——打開,中招——繼續交易——網銀支付成功,但支付寶頁面顯示出錯。
“這就是2010年新出現的欺詐木馬——網購木馬。”金山網絡安全專家李鐵軍介紹。
病毒也轉型
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網購木馬增長迅速,目前變種數量已經過萬,2011年前2個月,平均每月增加新變種近3000個,而受此欺詐的網購用戶也與日俱增。
與網購木馬增長迅速相對應的是,病毒樣本總量出現了下降。據互聯網安全廠商金山網絡發布的《2010-2011中國互聯網安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0年新增病毒木馬1798萬種,與2009年相比略有下降,這也是多年以來病毒樣本總量首次出現下滑跡象。
病毒木馬數量下降是福是禍?李鐵軍表示,2010年安全軟件成功控制了網頁掛馬,致使病毒木馬的傳播銳減。但病毒集團并非就此罷手,而是開始謀求戰略轉型,網購欺詐、手機短信釣魚逐步成為病毒集團的重點攻擊目標。病毒木馬數量從表面上看所有緩和,但網絡欺詐的激增讓互聯網充滿“雷區”,黑客目標直接放在用戶的網絡“錢包”上。
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云網址鑒定系統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0月,平均每天新增的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約為1500個。
李鐵軍介紹,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的網絡釣魚,卻讓越來越多的網購人群深受其害。其中原因在于釣魚網站制作簡單,投資少見效快。同時,傳統安全軟件對釣魚網站的識別還不夠及時、準確。
數據顯示,在2010年,有近28%的互聯網用戶遭遇過虛假釣魚網站、詐騙交易、交易劫持、網銀被盜等針對網絡購物的安全攻擊。依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的安全威脅監測和統計,在2010年有超過1億用戶曾遭遇過至少一種針對網絡購物的安全威脅,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將突破150億元,網購用戶的人均經濟損失也由2009年的80元上升至150元左右。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病毒也逐漸從電腦向手機蔓延。據中國移動提供的數據表明,5%的手機曾經感染過惡意軟件。一個叫“短信魔咒”的病毒,曾經令中移動短信接通率下降了5%。有關數據還顯示,手機病毒產業鏈每年催生10億元灰色收入。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68.6%的手機用戶正面臨移動安全威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