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縣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的貧困縣。在總結當地脫貧經驗時,一組數據令人印象深刻:該縣先后選拔345名年輕干部,派駐115個貧困村實施精準幫扶,而且嚴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堅持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撤隊伍。(4月12日光明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戰略,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但是,我國目前尚有4000多萬人需要脫貧,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這絕對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扶貧干部作為扶貧攻堅的“列車長”“領頭雁”,是打贏這場硬仗的關鍵力量和重要保障。打贏扶貧攻堅戰,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干部有擔當、有干勁,才能當好貧困群眾脫貧的“舵手”,才能引領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然而,目前扶貧干部面臨一些困惑,比如守著“金飯碗”討飯吃,尋找脫貧出路困難重重,脫貧考核成了“數字游戲”,駐村幫扶沒有真正“駐”進去,不清楚在精準扶貧中怎樣才能發揮他們的智慧才能,感覺滿身“武藝”卻無用武之地等。
另外很多扶貧干部屬于各部門臨時派駐,在一定程度上給扶貧干部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戰。他們既遠離原有的部門管理,也處于扶貧地區基層政府的管轄之外,缺乏有針對性的規范措施,就難免產生“管理真空”,難免出現失范現象。
扶貧攻堅如帶兵打仗,要選準用好脫貧攻堅這個“將”。不能搞攤派分任務,重數量輕質量,派下去就“一派了之”“撒手不管”,這樣不但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會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有損黨和政府的形象。
慎選是基礎。嚴把選派關,而非應付差事,為派而派。要選擇責任心強、擔當意識高、干勁能力足的干部,讓其帶著感情,帶著熱情,與群眾“手牽手、心連心”,真正“沉”入農村,把群眾的事當著自己的事,把黨和政府各項政策落實到農村,成為真正“助村”的好干部。
善用是關鍵。扶貧攻堅是持久戰,要保持扶貧干部隊伍相對穩定,把從嚴管理和激勵保障相結合,充分調動扶貧干部的積極性,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切實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同時嚴格落實獎懲制度,讓所有的扶貧干部警醒:不干事在哪里都沒有“市場”。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干部的選用上下功夫。選好、用好扶貧干部,確保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保證扶貧攻堅戰役取得全面的勝利。(萬里云)
網民經常會因為一些虐貓虐狗的新聞而同情心泛濫,甚至直接“人肉”始作俑者。但,為何面對因公殉職的7名扶貧干部,卻是如此的冷漠無情呢?
扶貧攻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下苦功夫,大力氣,一絲不茍,腳踏實地,才能做好。
時長:39分27分
留學生赴海外留學 (微博)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掛科”(成績不及格),不然要重新報讀、重交學費,費時又費錢。不過,如何才能不掛科?記者采訪了不同國家的海歸,希望能給留學新生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