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于打車軟件求助功能是“一鍵向110報警”還是“一鍵向親友救助”,網友爭議不休,支持一鍵報警者認為,直接撥打110電話可第一時間說清狀況,快速便捷。
緊急情況下一鍵求助。近日,滴滴出行剛上線不久的“緊急求助”功能在社交網絡引發熱議,網友就“該功能究竟要不要一鍵報警”展開了“爭論”。滴滴出行亦通過其官方微博、微信發布投票,聽取廣大網友的意見。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截至12日上午,已有超過4萬網友通過微博、微信投票表達了自己的意見。(7月13日《成都商報》)
關于打車軟件求助功能是“一鍵向110報警”還是“一鍵向親友救助”,網友爭議不休,支持一鍵報警者認為,直接撥打110電話可第一時間說清狀況,快速便捷。但是也有網友認為,緊急情況下這樣的舉動可能激化矛盾,應當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報警,“悄悄”發出求助信息。不管用何種方式報警,滴滴方面推出這種緊急求助功能,都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求助的作用,可是僅僅設置緊急求助功能還不夠,首先要搞清楚,設置這種功能的原因,繼而更好的采取措施保證乘客安全,這才是最重要的。
打車軟件為何要推出緊急求助功能?這也從一方面反證出網約車司機存在巨大的安全威脅。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發生的關于網約車司機的案件讓人對網約車安全產生了很大擔憂和焦慮,一些地方發生的網約車司機騷擾乘客甚至殺害乘客的案件,都讓人網約車安全產生質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滴滴才會在打車軟件中推出求助功能,這不僅可以解決和滿足乘客危急時候的求助需求,也可以對司機形成震懾,但是這種方法畢竟是一種事后補救措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再者,從推行的情況看,這種求助功能并沒有帶來多少現實積極作用,很多用戶都對這項功能充滿好奇,在最高峰日,滴滴平臺一天就接到近兩萬個“緊急求助”,其中99.27%均是來自用戶的好奇嘗試,剩下的也幾乎為一般性投訴。可見,求助功能并沒有發揮多少積極作用。
與其在乘客發生危險時采取措施,不如事先做好網約車的監督和管理,將安全關口前移。比如,提高網約車司機的職業素養和法治意識,提升網約車的準入門檻,設置行車遠程監控等,對網約車司機建立嚴格的考察和考核,這些都是預防網約車危險,確保乘客安全的先見之明。
一鍵撥打110有待商椎,很容易造成誤撥、誤報等現象,阻塞報警通道,打給家人又不能保證及時有效,個人認為打給滴滴平臺二十四時綠色通道最合適,好功能還需要好平臺和好制度。因此,設置緊急求助功能固然沒錯,但是加強事先預防和監管,建立求助平臺,保證乘客安全同樣不可或缺,在打車軟件中增設求助功能的同時,也應該加強網約車司機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的培養,加強對網約車的監管和考察,建立監督和管理機制,通過制度加強對網約車管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確保乘客安全的根本。(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