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臉書信息泄露,你也可能在社交網絡上裸奔

2018-03-23 10: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這兩天臉書(Facebook)卷入了史上最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風波。根據一名劍橋數據分析公司員工的爆料,該公司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分析了大約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以此制定個人化的政治宣傳,預測并影響選民投票,幫助美國總統特朗普贏得2016年的大選。

  全球用戶超過20億的臉書,很快受到了來自股市的懲罰。受丑聞影響,短短幾日臉書的市值蒸發接近500億美元,CEO尼克斯被停職調查,嚴重性可見一斑。不止于此,因為涉及到干預大選,信息泄露風波上升成政治事件,英國政府表示“強烈不安”,兩名美國參議員要求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前往國會接受質詢,歐盟委員會要求對這一丑聞展開認真調查。

  奉行政治不干預技術的臉書,將數據接口開放給了政治分析的數據公司。盡管有相關權威人士表示,“這些數據的精確度被嚴重夸大了”,但是如此海量的個人資料,被臉書當作倒手掙錢的工具時,人們有理由焦慮——掌握私人數據的社交媒體到底有多危險?要知道,此時距離蘋果iCloud信息泄露風波,才過去不到一個月而已。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數據可以說是產品的地基,社交媒體尤其如此。國外如臉書,國內如微博、今日頭條這種媒介產品,為了提供準確的定制化信息服務,讓資訊的推送與用戶的偏好吻合,都需要對用戶進行畫像。而畫像的基礎數據,就是個人的身份信息、瀏覽習慣等。這種個人信息喂養算法、算法優化推薦的模式,一個后果是很容易形成信息繭房,另一個后果,就是海量的個人信息被互聯網公司掌握,被儲存到個中數據“云”里。

  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手機可以一站式解決衣食住行,很多線下場景也被搬到了線上,而線上意味著會留下數據痕跡。以往去便利店買個商品,不存在信息交換過程,付完錢就走,但現在你的支付習慣,時時刻刻都被記錄,被分析,被用來給你畫像。而且,這樣不斷重復的過程,你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

  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安全問題,是全球性的,某種程度上是新技術無可避免的風險。中國移動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更深,所以人們對臉書泄密一事表現出如此關心的姿態。

  然而所謂網絡社交,尤其是在完全基于陌生人社交的平臺上,人們的初衷之一,便是將自己隱藏在互聯網的面具之下。也許是一個悖論,用戶越是想隱藏,越需要貢獻更多的數據給互聯網公司,以便于它在海量的用戶中,通過提供的個人信息、行為偏好和標簽,將用戶投放到與其興趣相吻合的小圈子。

  這可能是無法回避的風險成本。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其未必都像臉書那樣,有通過數據泄露獲利的動機,甚至是“操控大眾心理”,但風險依舊不容小覷。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儲,實際上賦予了互聯網公司一種超乎經濟壟斷的權力,這種權力如果不關進籠子,那么在社交網絡上裸奔的用戶,可能隨時都會被出賣到鎂光燈下,成為被圍觀獵奇和收割的一個流量。(作者:熊志)

責編:王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