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拿科學的指標思考民族復興進程是否科學

2012-08-06 08:20 來源:新京報

  不能拿一個很難說科學的指標體系工具,來思考民族復興進程。

  據報道,在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上,有專家根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監測》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這個數字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完成了總任務的62.74%。簡單說,就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已經過了大半。

  應該說,社會科學有其特殊的規律性,為了提高社會科學的權威性,社會科學借鑒自然科學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也是一個趨勢。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可以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弄出一個指數來,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比如,中華民族復興指數,能否經得起推敲?

  大多數網友根據自己的直感和常識,不認可這個研究,這也不奇怪。比如,中華民族的復興從近代開始,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05年,復興指數是46.4%,2010年就達到62.74%,僅僅五年內,復興指數就提高了16%,占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復興指數的三分之一還強,這客觀嗎?

  當然,我們這樣比較,還是按照提出者的思想框架來思考的,這本身就落入了套中,從這樣的一個結果來看,這個指標體系的科學性是存疑的。拿一個很難說科學的指標體系的工具,來思考民族復興進程,本身就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事情。哪怕這個指標體系,表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統計了大量的數據,但把這些數據,硬生生地貼上一個根本無法涵蓋的概念,其結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大學副教授 肖余恨)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