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的青年志愿者正在幫助3歲的嘎瑪央宗安置。 記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攝
壓題照片:圖為轉移受災群眾的車輛緩緩行進。 記者 次旺 李洲 唐斌 丹增群培 攝
5月14日上午,吉隆縣吉隆鎮江村的4歲小男孩次仁康珠在轉移前抱著日喀則邊防支隊桑青邊境檢查站張耀杰的臉舍不得放開。 當日上午,日喀則吉隆縣江村61名群眾安全轉移至吉隆鎮安置點。鄭永波 記者 王杰學 攝
圖為樟木鎮立新村受災群眾嘎瑪央宗和奶奶正在車上等待轉移。 記者 李洲 次旺 唐斌 丹增群培 攝
放下行李,旦增拉姆來不及仔細看一看“新家”的擺設,立刻轉身出去在迎接的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女兒。蹲在地上,旦增拉姆緊緊抱著半個月沒見的小女兒親了又親,她告訴記者,對于格外重視親情的夏爾巴人來說,一家人在哪里團聚,哪里就是最溫暖的家。
今天下午,包括旦增拉姆在內的725名受災群眾陸續從拉孜縣安置點轉移至桑珠孜區安置點。這里不僅有他們與親友的重逢,更是震后新生活的起點。
為了告別的過去
5月15日,當第一縷晨曦灑在曲夏鎮曲夏村,廣播里傳出悠揚的旋律,拉孜縣受災群眾安置點又迎來了新的一天,只是安置點內停放的幾輛大巴車讓今天與往日相比顯得有些不同,那是等著轉移受災群眾的車輛。
在樟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河北人王俊生早早吃過飯,便來到上車點等候。由于腿有輕微殘疾,他將和100多名學生、老人和孕婦一起乘坐第一批6輛大巴車離開這里。
“直到4月29日轉移,我在樟木整整生活了30年零14天,鎮上哪里有一塊石頭、哪里有一棵樹,我都清清楚楚。”王俊生25歲到樟木開始闖蕩,經歷過風風雨雨,如今自己的生命已經和那座矗立在半山腰的邊境小鎮緊緊拴在一起。
“樟木的老百姓都很善良,他們都是我的親人,跟他們一同進退是我唯一的選擇。”王俊生說,樟木不僅有他經營20年的生意,還有他眷戀的人和事。地震發生后他沒有選擇回到老家,而是決定留下來,決心和當地群眾一同面對眼下的困難。“到了新的安置點,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政府減輕負擔,也讓老朋友們之間相互有個照應。”
在老王看來,離開拉孜去日喀則,是在追隨他解不開的鄉愁。但在13歲的索朗白姆看來,離開這里不僅意味著可以見到老同學,還有無數吸引她的新鮮事物。
“我們班13個同學在拉孜,22個同學在日喀則,我很想他們。”索朗白姆羞澀地說。
由于從樟木鎮轉移后安置工作是按照居委會劃分,其中樟木鎮立新和雪布崗兩個居委會的群眾安排在拉孜安置點,樟木居委會和邦居委會的群眾則安排在桑珠孜區安置點,索朗白姆班上的同學也隨著父母被分散在兩個不同地方的學校。
雖然還不清楚日喀則在什么方向,但索朗白姆知道,等待她的將是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
不能忘記的拉孜安置點
被子疊好碼齊,地上掃了又掃。
一大早,來自樟木鎮雪布崗居委會的扎西德吉就把帳篷里外打掃了一遍。她說,在拉孜安置點生活的半個月里,她們一家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她想把一個整潔的帳篷留給工作人員,不想給他們增添麻煩。
從4月30日凌晨接收一家5口受災群眾,到5月15日,拉孜縣安置點已共計接收3000人次的受災群眾。近千頂帳篷扎在這片空曠的河灘上,猶如列隊的士兵,飲食、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使眾多受災群眾得到了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而在4月28日中午12點接到命令之前,這里不過是一片荒灘而已。
“我們接到上級命令后,迅速動員全縣黨政軍警民近萬余人次,全力投入安置點建設。經過72小時的輪班作業,終于完成了900多頂帳篷的搭建和大量生活物資的調配工作,確保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提起半個月前安置點迅如風雷的建設工作,拉孜縣委書記張勁松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張勁松告訴記者,最終能夠完成這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離不開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日喀則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靠的是全縣黨政軍警民的齊心協力,同時也要感謝受災群眾對安置工作不足和缺憾的理解。
最近半個月來,拉孜縣曲夏鎮曲夏村的支部書記強巴一直帶著村里的黨員和群眾在安置點忙活,即使現在是村里最忙的春耕時節。
“知道受災群眾要來我們村安置,村里的群眾都很積極,把受災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自發來到安置點幫忙。”強巴告訴記者,28日接到任務后,當天村里就有200多號人來到安置點搬運物資和搭建帳篷。后來即使沒有安排,群眾也自發趕來幫忙,不僅自帶干糧,哪怕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也毫無怨言。
“我們村每天都有六七十人在這里干活。”對于村民為安置點作出的貢獻,強巴顯得非常自豪。
帶著機關里僅有的4名干部,拉孜縣婦聯主席尼珍最近一直守在安置點,每天工作超過8個小時。“能夠為受災群眾做一點事,我覺得挺自豪。”尼珍說,拉孜縣婦聯還組織動員了90余名婦女組成的巾幗服務隊,在安置點提供志愿服務。
今天上午,尼珍和強巴等許多在安置點默默奉獻的黨員和干部都站在送行的人群中,向半個月來朝夕相處的受災群眾揮手道別。
分別之際,許多受災群眾不住地擦拭眼淚,他們手中拿著的《致拉孜安置點受災群眾的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你們即將離開拉孜的時刻,對我們工作中想得不周到、服務不細致的地方,表示歉意。”落款是拉孜縣全體干部職工。
不求感謝,但求理解。
這是患難與共的真情,更是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無私大愛。
在新的起點擁抱新生活
“我想在安置點附近開一個餐廳或者茶館,不僅能為大家提供樟木風味的家鄉菜,還能提供就業崗位。”對于來到新安置點后的打算,48歲的普爾巴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普爾巴在樟木鎮本有自己的事業,那座名為“橡樹莊園”的家庭旅館不僅散發著濃厚的夏爾巴風情,更凝聚著他幾乎大半輩子的心血。
普爾巴的身體里流淌著夏爾巴人積極和樂觀的基因。他告訴記者,轉移到日喀則是黨和政府對受災群眾的關心,雖然距離樟木更遠了,但那是為將來回家做準備。“不能總是依靠政府啊,要自己行動起來。”
普爾巴或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列入日喀則市委、政府的議事日程。
日喀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來尼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受災群眾的生活和就業問題,日喀則市已經統籌林業、住建、運管等部門初步聯系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可供受災群眾選擇。同時根據樟木群眾善于做生意的特點,市委、市政府將在珠峰會展中心搭建300個商鋪,提供給受災群眾經營,相關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也正在積極制定當中。
此外,由于預計樟木鎮恢復重建工作需要持續2年左右,日喀則市計劃將正在修建的770套公租房和周轉房騰出來,今年8月初交付使用后即可安排受災群眾入住,確保大家安全過冬。
“我們一定要讓受災群眾放心居住、安心生活、安定就業!”陳來尼瑪說道。
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來自雪布崗的20歲姑娘尼瑪走進了安置妥當的新帳篷,3張行軍床上鋪好了嶄新的床墊和被褥,帳篷的一角堆放著糌粑、礦泉水等物品,衛星電視已經接通,桌子下的水瓶已經灌滿了開水。
這是一個“新家”,對尼瑪而言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日喀則城市大、機會多,我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尼瑪告訴記者,她還想坐火車去拉薩看看,那里也許有更好的工作在等著她。
受尼泊爾強震和多次余震的強烈沖擊,位于中尼邊界的樟木鎮存在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災害的危險。為此,自治區決定全鎮群眾向外轉移。4月29日,樟木實施全員轉移,上千名樟木鎮受災群眾被安置到拉孜縣臨時安置點,其余全部安置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臨時安置點。
從海拔2000多米、氣候宜人的樟木鎮到海拔4000多米、氣候條件較差的拉孜安置點,很多群眾出現了高原反應等癥狀,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為了確保受災群眾的安全,自治區黨委、政府又一次將他們轉移安置,從拉孜縣轉移至海拔更低、條件更好的日喀則市進行安置。15日載著725名樟木鎮部分地震受災群眾的大巴車、軍車,從拉孜縣安置點緩緩駛向日喀則市,這是地震災區受災群眾的又一次大轉移。
甲醛真的是很可怕的一種裝修污染,它的氣味很強烈,聞了就讓人感到胸悶、惡心,并且它的潛伏期也很長,沒有一種辦法可以一次性根除甲醛,所以新房晾房時間要長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開窗通風。
核心提示丨鄭州市中心區域177家市場外遷路收官之后,市場外遷新一輪戰斗即將打響。經開鋁材市場、閩豫石材物流園、九龍集貿批發市場、金寶地糧油批發市場、亞豐五金機電物流園、亞豐五金機電水暖物流園、迪圣模板市場、華豐建材交易中心、經開鋼材市場、河南航東木材模板市場
不少業主急于搬進新家而忽略了很多小細節,從而導致水龍頭、電器、瓷磚、家具、地板等使用上的瑕疵,甚至有的帶來安全隱患。那么,初入新家,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平頂山程街社區“福壽雅苑日間照料中心”里暖意融融
武警安陽支隊新地址動工建現代化武警快車道
當日,云南野生動物園的23頭長頸鹿開始搬新家,由于體重接近1噸,需要用吊車和卡車來轉運。長頸鹿頭上長有兩個小角,路過的游客調侃說動物園里有這么多“鹿由器”,WIFI信號一定非常好。
數千只崖沙燕在施工工地上筑巢,而牽涉上萬村民回遷入住的項目工期又很緊張,難住了既想保護燕子而又不想耽誤工期的施工方。大坑兩側,只見兩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一人拿著一面彩旗,時不時地揮舞幾下,驅趕欲向下飛翔、重回老巢的燕子們。
昨天下午1點半,三里屯街道上,全友芝和一名乞討老人坐在臺階上,手上拎著撿破爛的塑料袋,有說有笑地閑聊著。”此后,一看到有好心人自愿上前幫助他,他便特別敏感,果斷拒絕別人的幫忙,并躲開別人的視線,到其他地方繼續撿破爛。
昨天上午8點,伴隨一陣陣歡呼,6只從南非來的野生長頸鹿來到新鄉市人民公園。”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檢處副處長郭啟祥風趣地說,“長頸鹿膽小,咱們長得不像南非人,說話也是新鄉口音。這些長頸鹿在南非吃苜蓿草、豆餅,現在到中國帶的有過渡食物。
昨天上午8點,伴隨一陣陣歡呼,6只從南非來的野生長頸鹿來到新鄉市人民公園。”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檢處副處長郭啟祥風趣地說,“長頸鹿膽小,咱們長得不像南非人,說話也是新鄉口音。這些長頸鹿在南非吃苜蓿草、豆餅,現在到中國帶的有過渡食物。
為迎接省十次黨代會的召開和第三個扶貧日的到來、展示我省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情況,經省委組織部駐村辦、省扶貧辦同意,新農村頻道聯合河南廣電全媒體,于10月12日至15日開展“第一書記到俺家 脫貧攻堅共謀劃”活動。
近日,北京朝陽區金臺路附近,路邊并排放置著六七個“柜子”房排列在路邊,一群附近施工的務工者在這里起居生活已經近2個月。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近日,北京朝陽區金臺路附近,路邊并排放置著六七個“柜子”房排列在路邊,一群附近施工的務工者在這里起居生活已經近2個月。
昨晚,鄭州,當很多人早早進入夢鄉的時候,河南博物院主展館卻燈火通明,正在進行一場規模浩大的文物搬遷。
【裝修風格】:DIY、復古、舒適 我平時就在這間小鋪子里和這些廢舊的木柴為伴,把它們加工成手工藝品和家具來裝修我那歷史悠久的老房子。
一天熱過一天,除甲醛公司的生意也一天好過一天。據介紹,廈門市面上常年專做甲醛治理的企業不超過10家,而一到夏季,這樣的企業會增加到20多家,“很多都是游擊隊過來搶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