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6月29日表示,俄總統普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可能在11月的G20峰會上會面。俄媒稱,結合此事,加上日方正在努力促成普京今年訪日,安倍有可能是對中俄繼續走近不安,希望分化兩國。中國日本問題專家呂耀東6月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安倍真正擔心的是中俄加強聯系,讓日本弱化戰敗國形象的努力落空。
據俄新社30日報道,俄方表示,俄日政府領導人都將出席11月份在土耳其舉行的G20峰會,雙方可能舉行會談,“日本希望通過此事為普京訪日營造氣氛”。普京本月24日在與安倍的通話中也表示樂意與他會面。
俄《獨立報》30日以“安倍擔心中俄走近”為題稱,在日本國內,安倍因推行安保法案,支持率跌至就任首相以來最低。在國際方面,中俄不斷密切的關系讓他擔心。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瓦列利·基斯塔諾夫稱,在經濟領域,中俄兩國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協議,日本擔心中國在俄遠東經濟計劃中首先取得能源領域的“壟斷地位”。在軍事方面,日本不愿看到中俄海軍在日本海舉行新的聯合軍演。基斯塔諾夫表示,還有一個因素是,日本與中國在海上存在分歧,包括釣魚島問題,因此想把俄羅斯這個伙伴從中國身邊拉開,以更好地牽制中國。
對于中日俄關系,日本岡崎研究所撰文指出,日本不應害怕中俄走近,但要想辦法進行一定程度的對應。日本NHK電視臺解說委員石川一洋指出,面對同盟國美國以及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中國,日本將面對有關如何處理對俄關系的復雜決斷,現在美國對日俄接觸繃緊了神經。有分析認為,日本通過加強日美同盟對抗中俄聯合的同時,也要積極推進對華關系,提高對俄羅斯的外交力量。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對外關系研究室主任呂耀東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是對二戰勝利來說極具意義的一年,安倍想極力淡化侵略歷史,而中俄在這個問題上則最有話語權。安倍在美國演講時將侵略戰爭稱為“那場戰爭”,可見日本已經說服美國。這次安倍想拉攏俄羅斯,進一步淡化歷史問題,但“安倍的目的很難達到,在烏克蘭問題上,日本一直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因此俄不太會在關鍵問題上讓步。呂耀東認為,另外,安倍目前在內政問題上非常困難,因此他希望通過拉攏俄羅斯尋求外交上的突圍。(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
12日上午7時許,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俄羅斯海軍“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驅逐艦緩緩駛入湛江某軍港碼頭,隨后,其他4艘參演軍艦也陸續抵達。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27日在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常萬全說,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繼續保持蓬勃發展勢頭,兩國高層往來密切,政治互信不斷加深。
據俄羅斯衛星網葉卡捷琳堡11月25日電 俄羅斯總統軍事技術合作問題助理弗拉基米爾·科任表示,俄羅斯在與中國就供應S-400防空導彈系統進行談判。
外媒稱,俄戰略分析和技術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向“衛星”新聞通訊社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可協力在航天領域趕超美國。
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公司總裁斯柳薩里16日在北京說,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同中國簽署關于雙方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的政府間協議。
外媒稱,中俄提出反對意見之際,歐洲正在竭力證明它可以控制數十萬難民為逃離伊拉克、敘利亞、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等地暴力和迫害而擁入歐洲的局面。
文章稱,1971年尼克松和基辛格利用中國對蘇聯的恐懼,歷史性地讓美國對中國開放,這在當時曾是漂亮的一擊。這步棋創造了一個美國在其中居主導地位的戰略三角。
17日上午,中國海軍艦隊在通過對馬海峽北上途中,發覺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及“天草”號多用途支援艦全程跟蹤拍攝。
17日上午,中國海軍艦隊在通過對馬海峽北上途中,發覺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及“天草”號多用途支援艦全程跟蹤拍攝。
中國海軍艦隊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支援艦全程跟拍。
此次軍演將在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舉行,將是中國海軍第一次在日本海海空域展開軍事活動。
此次軍演將在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舉行,將是中國海軍第一次在日本海海空域展開軍事活動。
從今日起至28日,中俄兩軍在日本海等海空域舉行聯合軍演。
中方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的現役主力戰艦登場。
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5(Ⅱ)”軍事演習的中國7艘艦艇,17日以單縱隊的隊形依次順利通過連接日本海與東海的對馬海峽,繼續向俄羅斯航渡,并同時進行海上演習。軍事專家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演習涉及海空域范圍大,中俄海軍將首次在日本海海空域舉行聯演,且首次有固定翼飛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