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政府機關報《俄羅斯報》4月24日報道,俄羅斯開始為戰略火箭兵研制新型鐵路導彈作戰系統,這種曾經令西方膽戰心驚的武器系統將在可見的將來進一步加強俄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陸基部分。
俄羅斯國防部負責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事務的副部長鮑里索夫4月23日在莫斯科宣布,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已經開始研制新型鐵路洲際導彈作戰系統。舉世聞名的“白楊”、“白楊-M”、“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以及海基“圓錘”(音譯為“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也是該所研制的。現在科學家和設計師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使這種曾經令西方將領膽戰心驚的“導彈列車”型核武器復活。
現在不見得有必要完全復制被北約命名為SS-24“手術刀”的蘇聯鐵路列車機動式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畢竟自20世紀末俄羅斯在美國壓力下先是退役該型武器系統,然后銷毀鐵路平臺發射裝置以來,世界武器裝備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而且蘇聯時期的“導彈列車”是在烏克蘭境內研制生產,配套的RT-23UTTSH導彈唯一生產廠也在烏境內。現在俄軍需要研制真正新型鐵路機動式戰略武器系統。
鮑里索夫坦承,現在正在進行鐵路軌道武器的草案設計工作,至于什么時間展開相關研制工作,以及相關規模的問題,暫時還沒有定論。問題不在于新型發射裝置,不在于新型導彈的研制,科學家終究會成功研制出這些產品。但是為了在俄羅斯全境使用鐵路導彈作戰系統,必須建設相關特殊基礎設施,這項任務超越了國防部的權限。
將近30年前,蘇聯鐵路作戰導彈系統首次在科斯特羅馬州執行戰斗值勤任務。從外形上看,這種“導彈列車”與冷藏車、郵件車和客運車區別不大。不同的是在鐵路導彈作戰系統內部的不是乘客或物資,而是3套導彈發射裝置、指揮所和保障系統,而且能夠隨時發射導彈。在發射導彈時,列車將會停止行駛,車廂頂部向側面打開,發射箱由水平位置轉為垂直位置,然后根據指令發射。但是所有這些只有在特殊鐵路路基上才能進行,鋪設時使用更重的鐵軌,木質枕木則更換為鋼筋混凝土枕木,整個運行軌線還會鋪設鞏固的路堤。這種軌道可能長達1千公里。蘇聯時期曾經裝備了12列“導彈列車”,維護費用相當龐大,戰略威懾作用同樣突出。
這種“導彈列車”很難被敵方發現。在每天運行的成千上萬輛列車中,即便是在地面上,也很難判斷一輛列車是導彈列車,而不是普通列車。只有了解核導彈列車特性的專家通過仔細觀察才能分辨出來,比如導彈列車發射模塊必須使用8軸16個車輪,而不是普通車廂的4軸8輪。從空中或太空根本無法識別導彈列車,在地面通過數車輪的方法也很難發現這種武器系統的身影,畢竟它本身就是一列火車,和其他普通火車一樣正常行駛,而且一天之內能夠移動上千公里,自動進行戰斗巡邏,連續值勤時間可達3周。
美軍當年為了掌握蘇聯戰略火箭軍鐵路導彈作戰系統的輪廓,刺探相關情報信息,連貫分析蘇軍戰略力量可能的換防情況,發射了16-18顆間諜衛星,持續掃描蘇聯全境。但是美國情報部門一次也未能準確判定俄羅斯的導彈列車。另外,美國雖然進行了多次嘗試,但是始終沒能研制出任何類似武器系統。因此美國千方百計利用其他各種方式消除這些武器系統的威脅,最終迫使俄軍退役并銷毀這種導彈列車,五角大樓隨后就把監視俄羅斯的偵察衛星數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一。
現在俄軍領導層顯然非常歡迎重新研制這種導彈列車類型的戰略核武器系統,使其納入戰略火箭兵作戰編成。鮑里索夫副防長表示,項目可能遇到的主要問題將是預算撥款不足,不過在剛剛開始的第一階段研發工作中,在鐵路導彈作戰系統草圖設計方面,項目資金是充足的。
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防工業另外一種戰略武器項目,即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夏天就將準備試射。俄戰術導彈武器集團公司經理奧布諾索夫透露,共有60多家主流軍工企業參與了這個項目。相關驗證樣品去年進行了試驗,確認其能在大氣層達到高超音速飛行速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