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聯合國中心,各方代表出席全體會議。新華社發
7月14日,伊朗外長扎里夫準備出席會議。新華社發
經過艱苦的18天談判之后,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14日終于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和伊朗外長扎里夫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六國和伊朗成功完成談判,解決了持續12年的爭端。莫蓋里尼并將當天形容為“歷史性”的一天。
安理會月底通過決議批準
根據莫蓋里尼和扎里夫分別宣讀的共同聲明,六國和伊朗就《共同全面行動計劃》最終文本達成一致。全面協議文本共約100頁,包含協議主體部分和有關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共同委員會和履行等5個技術附件,包括解除對伊朗制裁及其行動計劃、核技術合作、對協議實施的監控、對伊朗核能力的設限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草案等關鍵方面的內容。
莫蓋里尼表示,該協議體現了對各方利益的尊重,但內容繁瑣,技術性強,“我都無法簡單地將它概括全面”。
聯合國安理會將于7月底通過決議批準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協議將在獲得安理會批準后90天內生效。
聲明說,六國和伊朗預計,完全履行全面協議將有助于積極推動地區和相關國家的和平與安全。
最后一輪有關全面協議的談判持續了18天,先后錯過了6月30日和7月7日兩個談判期限。13日24時,即第3個談判截止期限前后,雙方終于在對伊武器禁運、國際核查人員權限等棘手問題上達成妥協,掃清了全面協議談判的最后障礙。
各方作出關鍵性妥協
在最后關頭,各方在幾個關鍵問題上最終作出了妥協。
其中一個長期爭執焦點是解除武器禁運問題。伊朗一直尋求全面解除針對伊朗的武器禁運,用以裝備伊朗武裝力量應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等地區威脅;美國則希望長期保持對伊朗的武器禁運,擔心伊朗在經濟制裁解除后有資金擴張裝備,同時增加對敘利亞當局、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的軍事支持,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構成更大威脅。
外交人士透露,作為折中方案,伊朗方面最終同意有關武器禁運不立即取消,但也不會持續到全面協議結束為止,上述制裁措施將繼續保留5年到8年時間不等。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明確排除伊朗現有核項目存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那么有關武器禁運的制裁可以提前解除。
第二個爭執焦點是對伊朗敏感設施的國際核查。要求對伊朗軍事設施實地核查是否存在可疑核活動,一直是美國等國在談判中的關鍵要求;伊朗先前一直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敏感設施的檢查及對核科學家的調查,擔心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可能打著核查的“幌子”實地刺探伊朗軍事情報。
在這份最新達成的協議中,國際核查人員可以在伊朗沒有提出異議的情況下核查伊朗敏感設施,包括軍事基地。如果伊朗對有關核查要求提出異議,一個由伊朗和六國人員組成的仲裁機構將作出裁定。相比之前,伊朗在完全拒絕實地核查的立場上明顯有所讓步,而美方主張的核查也被加上了“可控”的限制。一些對伊朗持強硬立場的批評人士可能借此對核查的效果提出質疑,擔心伊朗利用提出異議這一“時間差”隱藏有關核活動。
一些西方消息人士還透露,作為協議的另一個突破,伊朗方面還接受了與某些條款有關的“回溯”機制。一旦伊朗方面被認定違反協議,部分被解除的制裁可以在65天后重啟。
歷經12年,伊朗核問題六國與伊朗于14日終于達成歷史性的協議。
經過艱苦的18天談判之后,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14日終于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
據外媒報道,伊朗核問題談判將于本月17日在日內瓦再次開始,這項會談是資深官員級,而非部長級,由各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參加。盡管獲得進展,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和伊朗,卻未能在11月的最后期限,在維也納會談中達成最后協議,只是同意將核談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
據外媒報道,伊朗核問題談判將于本月17日在日內瓦再次開始,這項會談是資深官員級,而非部長級,由各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參加。盡管獲得進展,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和伊朗,卻未能在11月的最后期限,在維也納會談中達成最后協議,只是同意將核談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報道,伊朗和世界六強的核談判將展延到明年7月1日。在維也納參加會談的官員透露,各方接下來將爭取在明年3月底之前達成框架協議,之后商談具體技術細節,希望在7月1日之前達致全面協議。
美國與伊朗官員稱,雖然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伊朗暗示他們將接受,至少是暫時接受最終協議的內容,以換取西方暫時取消對伊朗的制裁。美國財政部在一份研究中作出結論,認為奧巴馬具有不需要國會表決,就可以暫時取消對伊朗大部分制裁措施的權力。
據外電報道,一名伊朗高官29日稱,伊朗與六國的核問題談判將在10月中旬前在歐洲重啟。阿拉克奇說,最近在紐約舉行的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無意延長最后期限。
奧巴馬政府首席核談判官員將于今日與伊朗官員舉行會談。
據外電報道,美國奧巴馬政府的首席核談判官員將于7日在日內瓦與伊朗官員舉行會談。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謝爾曼拒絕對與伊朗達成核問題協議給出硬性最終期限。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在維也納舉行兩天會談后稱,盡管仍存在分歧,但雙方在核談判的關鍵問題上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克里稱,美國致力于通過外交途徑協商解決伊朗核問題。
伊朗是在暗示美國武器的技術秘密已被它掌握。
伊朗與美中英法俄德6國的核談判13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重啟,此次談判將決定各方能否達成最終協議,結束伊朗十多年來經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11日晚9時,伊朗國家電視臺播放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部舉辦的展覽,展品包括伊朗科學家花費兩年時間仿制的伊朗版RQ-170。
伊朗與美中英法俄德6國的核談判13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重啟,此次談判將決定各方能否達成最終協議,結束伊朗十多年來經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11日晚9時,伊朗國家電視臺播放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部舉辦的展覽,展品包括伊朗科學家花費兩年時間仿制的伊朗版RQ-170。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4月15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第三輪伊朗核談判于14日結束。
據外媒報道,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9日表示,伊朗與六國(中國、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和德國)就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已達成將近六成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