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進入九月,我省的楊樹病蟲害迎來新一輪的危害高峰期。來自省森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的楊樹食葉害蟲發生面積再次達到數量高點。
在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以北的焦濟高速公路入口附近,記者和省森防站病蟲害防治專家一起考察楊樹食葉害蟲危害狀況。在這里記者看到,本應綠意盎然的楊樹林帶,有不少林木被食葉害蟲吃光了葉片,一棵棵光禿禿的樹冠讓人宛若置身蕭瑟的冬季。省森防站防治科科長黃維正說,今年上半年,全省各類林業有害生物發生400萬畝,同比上升1.58%,其中楊樹食葉害蟲危害面積最大,發生率同比上升11%,“今年楊樹食葉害蟲實際發生面積280萬畝左右,防治了286萬畝,地面防治160萬畝,飛機防治120多萬畝。”
黃維正說,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每隔四五年,我省楊樹食葉蟲害就會周期性爆發成災,“大爆發就是蟲口密度達到最高值嘛,部分林地的樹葉損失達到80-90%,就是我們所說的夏樹冬景。”
這些以啃食楊樹葉片為生的害蟲包括楊小舟蛾、楊扇舟蛾、金龜子等,全省都有分布。今年的蟲情監測中,這些害蟲的成災面積為9300畝。黃維正說:“主要是駐馬店。遂平個別地方吧,葉子損失也已經達到了7、80%了,有些林地已經被吃光了。(其他的地市沒有這種情況?)新鄉的個別地方,漯河的個別地方都有。”
近幾年的外來入侵物種美國白蛾也是危害楊樹的害蟲之一,在我省的發生范圍已由之前的濮陽、安陽等地南擴至鄭州、開封等9市55個縣區,新增44縣區。省森防站測報科科長王平說,來自境內外的害蟲不僅破壞了林業生態效益,還給林農造成了經濟損失,“雖然它不會直接造成樹木的死亡,(但)它會造成非常大的楊樹生長量的損失,直接對林農的經濟收入造成影響。”
是什么原因導致楊樹病蟲害危害面積這么大?專家指出,楊樹純林面積過大,是導致楊樹病蟲害近年來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楊樹逐漸取代泡桐,成為我省農田防護林、工業原料林和“四旁”植樹的最主要樹種,截至目前,全省種植面積1700多萬畝,占平原林木總量的80%以上,全省林木成分的1/6以上。談及大面積種植楊樹的原因,省林業廳造林處副處長姚國明用適合生長和快速生長兩個詞來概括,“一個是楊樹是中原地區的鄉土樹種,楊樹一般在咱這華北平原比較適生。另外一個楊樹它比較速生啊,他的生長時間比較短,論防護效益啊經濟效益啊它都來的比較快一些,所以說才用楊樹。”
濮陽林農韓振強就在黃河大堤邊上種了50畝楊樹,樹木成材后賣到家具廠、造紙廠換來的錢一直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韓振強:“現在市場行情好啊,一般的楊樹,你比如說(胸徑)10公分的,100塊錢一棵,經濟效益每畝地就是兩三千塊錢吧。”
林農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種楊樹賺錢,各級政府在綠化工程中用楊樹快速涂綠通道、溝渠。眼前利益主導的方向下,一片片楊樹純林被人工植造出來,楊樹食葉病蟲害隨即輪番爆發。省森防站副站長張松山:“楊樹食葉害蟲它專吃楊樹葉子,它吃完這一塊吃那一塊,它緊挨著了。如果是中間有其他的林子,你比方說楊樹它中間穿插的有泡桐啊,苦楝啊,臭椿啊,也起到一個隔離的作用,但是現在,咱們省的楊樹面積太大了,楊樹純林太多了:整個兒我們的通道擱兩邊過去,基本上都是楊樹純林,這樣很容易造成蟲害擴散蔓延,有利于它擴散蔓延。”
我省平原林地深陷楊樹食葉害蟲重重圍攻,楊樹食葉害蟲成為危害我省林業資源的最主要蟲害。這種情況引起了省政府高度重視。在六月中旬省政府印發的《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規劃》中,改變林分結構,著重復合層次綠化成為今后我省林業建設的重要目標。
省林業廳造林處副處長姚國明說,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細化規劃目標,著力營造塊狀混交、帶狀混交等多樹種搭配的林相結構,規定了不同類別鄉土樹種的種植比例下限,其中,高速路旁邊的通道綠化帶是首先要改變的地方,“咱做了一個造林提升規劃,這里面就要求改善樹種結構,最具體的就是通道綠化,必須栽10行,里面要有2行常綠的,這是明確要求。這樣就改善樹種結構了,落葉和常綠的相結合嘛。另外就是多層次的,高低錯落要有致,喬木和灌木的結合。通過改造,通過更新,造林,慢慢地改善。”
我省林地七成以上由林農家庭承包。怎么調動林農的積極性,讓他們選擇樹種時不再以楊樹為主?省森防站站長邢鐵牛說,省林業廳正在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鼓勵廣大林農栽植替代楊樹的一些樹種,比如泡桐啊、楝樹啊,我們可以從政策上扶持它,比如說種苗補助啊、造林規劃設計者栽植的這方面進行一些補助。”
面對數百萬畝發生的楊樹病蟲害,省森防站把針對性的防治任務列為每年最主要工作。邢鐵牛說:“如果說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著手,同時我們再采取一些生物防治啊、包括物理防治啊、化學防治措施都跟上去的話,楊樹食葉害蟲防治是能做到可防、可控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