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連日來,記者走訪鄭州各房產中介、售樓部發現,房貸放款難現象仍在蔓延,而首套房貸利率基本上浮10%~15%。從貸款收益上看,小微貸、企業貸等流動資金貸款周期短、利率高,相比按揭貸款對銀行更具備吸引力,是不少股份制銀行今年信貸業務重點傾斜領域之一。
漫畫/王偉賓
銀行對房地產業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按照慣例,往年一季度的銀行房貸政策都會相對寬松。然而今年春節之后的房貸市場卻“出人意料”。連日來,記者走訪鄭州各房產中介、售樓部發現,房貸放款難現象仍在蔓延,而首套房貸利率基本上浮10%~15%。
“去年的房貸至今沒下來”
在某國企供職的王先生最近因為房子的事比較鬧心。“去年11月就開始辦手續,進展順利的話一兩個月就可以拿到貸款,但前幾天中介突然通知貸款批不下來。”王先生說。
無獨有偶。鄭州市民劉女士春節前賣了一套房子,對方要辦理二手房按揭貸款。“換了兩家銀行,之前是年底資金緊張,現在按說該寬松了,可銀行說還要繼續排隊。”劉女士說,歷時幾個月,對方還沒拿到貸款,她也就沒拿到房款。
多家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進入三月,鄭州各銀行的首套房貸款利率基本都上浮了10%~15%,銀行甚至對“優質客戶”和“深度合作”的樓盤項目,都很難再采用基準利率。
“保證不了放款時間,也就意味著我的傭金遙遙無期。”3月5日,某房產中介經紀人小趙說。現在他的手里已經壓了四五個等待銀行放款的客戶,最早可追溯到去年10月份。
貸款周期延長、利率上浮,成了買房者與賣房者心中共同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