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整合了原長和系地產業務的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將于今年6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市。
華人首富李嘉誠在今年年初公布了長和系資產整合方案,這為他完全退休鋪好了路。經過這次整合,李嘉誠的兩家旗艦公司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掌管的房地產業務將合并到新公司——長江實業地產,這意味著李嘉誠自1958年起一手打造的房地產王國終于整體亮相。
備受矚目的李嘉誠商業帝國世紀重組接近尾聲,繼此前由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并的長和成功完成重組上市后,整合了原長和系地產業務的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長地“)也將于今年6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市。
在業內看來,這次重組上市再一次證明了李嘉誠的“老謀深算”。資深房地產分析師李貝貝告訴記者,重組之后,即將成立的兩家新公司的“規模”顯然會得到擴大提升。“李嘉誠對自己的商業企業進行調整,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如今多變的房地產市場”。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長和系整合上市具有行業代表性,預示未來由政策市向市場化轉變,隨著房企融資渠道打開,行業更加規范,金融屬性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上市對于房企而言,可以搭建融資平臺,拓展融資渠道,有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利于擴充規模,加快行業布局,提高綜合競爭力。”韓長吉認為。
與此同時,根據長地發布的一份投資者簡報,公司的物業估值高達4210億港元(約合3300億元人民幣),土地儲備為1580萬平方米(其中內地1450萬平方米),擁有160萬平方米的收租投資物業以及3個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豪華的牌面堪稱國內地產界的新旗艦。
不過,盡管李嘉誠的地產帝國在中國香港已經建立強大優勢,但在內地市場,無論是長江實業還是和記黃埔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那么,長地的橫空出世能否為李嘉誠在內地的地產業務帶來轉機?
重組歷時半年
李嘉誠商業帝國的重組從開始到接近尾聲,用了快半年的時間。
今年年初,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就對外宣布合并,組成新公司長和。兩家公司的地產業務歸入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長地,將分管地產業務和分拆出來的基建、能源、零售等業務,并分拆上市。李嘉誠同時擔任長和和長地的主席。有關交易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簡而言之,這場交易就是把長江實業資產(控股)及和記黃埔放到一起,然后再分成地產公司和非地產公司。
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重組落定后,李嘉誠的地產旗艦長地將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交所申請批準股份上巿及買賣,預計在6月3日進行交易。
資料顯示,在長地高達4210億港元的物業組合中,用于銷售的發展物業為2307億港元,用于出租的投資物業為1233億港元,酒店及服務套房661億港元,三者占比分別約為55%、29%及16%。若按地區劃分,中國香港與內地依然是長地的主戰場,占公司的物業組合估值近97%。
記者了解到,長地的銷售物業主要分布在香港及內地的21個城市。其中,長地在香港的主力項目總計劃建筑面積約為481.6萬平方英尺(折合約44.7萬平方米),估值為873億港元;在內地的布局則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建筑面積合計1970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成都、重慶、廣州、東莞以及大連,估值約1314億港元。除了銷售型物業,與內地開發商相比,長地擁有令人羨慕的持有型物業用于獲取租金收入。
投資簡報還顯示,長地擁有的投資物業總估值高達1233.31億港元,總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寫字樓、零售、工業物業及停車位,以估值金額計算,96%的投資物業位于香港。此外,長地在香港擁有14家酒店,在內地擁有4家酒店,酒店客房數目超1.46萬間。
據了解,得益于香港資本市場對REITs的開放,長地還是匯賢產業信托、置富產業信托以及泓富產業信托的籌辦人,在這三家REITs應占的權益為13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