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商場從購物場所功能,到約會遛彎等社交功能的轉變,“體驗”不再是簡單加大餐飲、休閑娛樂的比例,而是要滿足消費者“來得了、留得下、逛得爽”的場所。
電商的兵臨城下及咄咄逼人,讓傳統商業危機四伏,而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殊死爭斗中,實體商業并未繳械投降。以體驗式商業為領軍的新商業業態開始“絕地大反擊”,萬象城、萬達廣場、德化·無限城……
大型商業紛紛打出“體驗牌”
隨著商場從購物場所功能,到約會遛彎等社交功能的轉變,“體驗”不再是簡單加大餐飲、休閑娛樂的比例,而是要滿足消費者“來得了、留得下、逛得爽”的場所。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消費者心態的成熟,互聯網購物的興起,面臨日益狹窄的市場以及電商的強烈沖擊,未來的消費者更愿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于是,不少商業項目紛紛開打“體驗牌”,調整業態,增加休閑、娛樂、健身場館、兒童游樂設施等體驗式商業業態的比重,透過輕松愉悅的購物環境,集聚客流。
市區某大型商場負責人表示,電商再便捷,功能再強大,也不能替代人們吃飯、看電影等休閑娛樂,脫離開實體商業,電商就是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實體商業若把消費者的體驗感做大做強,與電商揚長避短,市場仍大有可為。”
商業地產出路在“體驗”?
11月6日,在由世聯行與中聯國際設計集團聯合主辦的“后調控時代:商業地產創新與產業地產探路”論壇上,深圳新光海岸董事長俞光華認為,未來商業要想吸引人流,第一是空間營造,第二是講一個好故事,第三是商品的體驗。好的商業一定是將物質消費轉化為精神消費。
有專家認為,商業地產的大幅增長時期才剛剛開啟,談行業的沒落為時尚早。實際上,商業地產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電商的沖擊,而是自己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曾表示,到2025年,中國將有2.3億-2.5億的人進入城鎮,新增的城鎮人口,居住、衣食行肯定都需要配套的商業來解決。這正是新型城鎮化給商業地產帶來的空間。
根據《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到2020年,鄭州都市區總人口達到1500萬以上。這也意味著,今后的六七年間,鄭州還將增加600萬人口,幾乎每年新增近百萬。鄭州市的城市規模將不可避免地向特大型城市轉變,商業地產亦將有長足發展空間。
“體驗式是一個大的方向,在國外更多的購物中心考慮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興趣,一個是情感。我認為這是購物中心目前缺的兩個元素?!比嬷袊虡I地產研究院副院長陳聰認為,國外的購物中心在業態上有很多體驗式的業態,它是能很好激發消費者興趣的,商戶之間的組合、空間上的組合它的趣味性都比較強,而且這種趣味性是每天都會有變化的,讓顧客會有不斷的新鮮感,通過興趣來鎖住部分固定的忠誠的消費客群,這就要求在業態、品牌、內裝、主題以及一些活動上,通過多元化的手法吸引消費者。
“第二是情感元素,比如說國外的購物中心會定期為會員慶祝生日,提供折扣或享用一次購物中心最高級別的晚餐等,這種情感因素會讓顧客覺著很溫暖自然就更愿意來這里,而不僅僅是購物?!?
他認為,國內的購物中心本質上講還是一種粗放的發展階段,沒有考慮到軟件上的一些東西,怎么抓住消費者的情感。從長期來看,在購物中心購物就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