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河南電視臺記者 郭圣嘯 曉博 函穎 杜仲偉 振環 新鄉臺 洛陽臺)一直以來,我們身邊不斷涌現出的雞蛋哥、送水哥、雷鋒哥等愛心人士,以及許多愛心志愿者團體、公益組織,他們的愛心和無私的助人之舉使我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然而他們在贏得了社會尊重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發展的困惑。
渠道不暢 企業捐贈頻頻受阻
近日,鄭州舉行了一個捐贈儀式,這個儀式是由河南幾家愛心企業,將購買和募捐來的大量棉衣等御寒衣物捐贈給環衛工人、貧困學生等群體。事后,記者采訪了幾家企業的負責人卻得知他們是費了不少波折才能參加這場捐贈儀式的。“我們就是面臨一種捐贈渠道不暢通的問題,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直接與這些貧困群體去溝通和接觸。”來自商丘愛心企業捐贈代表王海龍無奈的說。最后他經過不斷努力,才通過網絡聯系到鄭州的一個愛心公益組織,由他們牽線搭橋,完成了這次捐贈。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部分企業也曾通過相關慈善部門聯系受助群體,可慈善部門繁瑣的捐助流程和態度,讓他們不斷碰壁。“有時候他們的電話打不通,完了好不容易聯系上了吧,就是讓下載一些表填寫,像捐贈數量啊價值啊,但是都沒有下文了。不知道是不是覺著我們捐贈規模小,總覺著這好事做的不那么順氣。”食品企業捐贈人司馬女士說。
信息不通 學生捐贈送不出去
其實,有這種苦惱的不僅是捐助個人和企業,一些愛心組織和志愿團體也同樣面臨捐助渠道不通暢的尷尬。在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有一個由在校學生組建的愛心接力部,他們接收校內師生、社會人士捐助的衣物,統一清洗、消毒后,捐給有需求的學生和校外需要幫助的群體,然而隨著愛心接力部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積壓的衣服成了大家頭疼的問題。
記者采訪了洛陽師范學院校團委王晶,她說:“我們和洛陽市貧困的地方聯系的比較少 所以導致衣服囤到這里送不出去 現在社會上知道我們這個組織的還是比較少 現在主要局限于自己學校的學生過來來領。”“我們想呼吁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到我們的愛心接力中來。 給我們聯系更多的貧困地區,把我們募捐的衣服送給他們。”該校愛心接力站負責人龐明明說。
輿論轉向 捐贈愛心反成作秀
其實除了信息不暢,社會輿論帶來的壓力也無形中讓不少愛心人士和團體在奉獻愛心的道路上屢屢受挫。王龍濤說:“在我們捐愛心的時候,經常會面臨著一種被社會質疑的問題。說你是炒作,或者是宣傳,我們也希望在做愛心和捐贈的時候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
最近由于為務工人員捐贈衣物而備受各大媒體關注,被人們稱為雷鋒哥的孫德坤也面臨著這方面的苦惱,網絡上有人說“雷鋒哥”這個帽子太大,稱“哥”太過分,有作秀之嫌。還不斷有人質疑有團隊為他策劃大量活動,為此孫德坤頗感無奈:“很多人都懷疑我有什么動機,雷鋒哥并不是我自己封的,是在我長達二十多年的學雷鋒路上,一些媒體他們自發形成的。 我就感覺這這個帽子但更能促進我學雷鋒,而不是說拿這個雷鋒去炒作什么。這些并非要媒體在場我才會去做,我就是默默無聞的在干。”
雷鋒哥告訴記者,近來媒體和大家的頻頻關注,讓自己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但他還是希望,與其關心某一個愛心人士或者團體,不如更多的去關注愛心事件,使愛心事件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網友:被指作秀讓人心寒
針對這種做好事反被指為作秀的現象,網友們也有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質疑說:“現在“作秀”這個詞太可怕了,它能讓雷鋒們心寒,讓流血英雄流淚。想起前兩年旭日陽剛組合在北京為患病的孩子無償獻血,許多人就說他們是作秀,難道他們幫助處在困境中的人也有不妥?出現這種現象,是人太‘聰明’?還是一種悲哀呢?”(映象網記者 馬珊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