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新聞頻道 > 許昌 > 正文

老黨員離休不離崗 與小廣告“戰斗”8年

2013-11-05 09:52 來源:許昌網

  閱讀提示

  馮運富和張愛蓮都是黨齡超過50年的老黨員,雖然經歷并不波瀾壯闊,也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但言行中透露著對黨的忠誠和熱愛。離休前,愛崗敬業作貢獻;離休后,繼續發揮光和熱。“只要是首長、領導交給的任務和工作,不講條件,不提要求,堅決完成。”這是他們共同的誓言。

  馮運富:不提要求和條件,與小廣告“戰斗”多年

  馮運富,今年78歲,家住榆柳社區煤場街。據榆柳社區主任牛麗萍介紹,該社區所有家屬院的小廣告,近七八年都是由馮運富負責清理的。馮運富是一名老黨員,清理小廣告從來不提要求和條件,所用工具、材料都是個人購買的。10月31日,記者來到馮運富家,對這名老黨員進行了采訪。

  對社區真誠感恩

  “我做的這點兒事情真沒有啥好說的,都是應該做的!我是老黨員,社區對我家那么照顧,不為社區做點兒工作,心里不踏實。”馮運富說。馮運富1985年從市第二內燃機廠退休,現在每月有一兩千元退休工資。按理說,他家的生活應該還可以,但是身有殘疾的孫子加上沒有工作的兒子,讓其生活變得窘迫起來。

  “我們家兩個人吃低保,孫子身體不太好,負擔確實不小。但我每個月還有一兩千塊工資不是?比我們困難的群眾多的是。每次社區工作人員問我需不需要幫助,我都說不用。”馮運富說。社區工作人員一直對他家十分關心,知道其生活負擔比較重,逢年過節送米、送面、送油的事情從來沒有忘過他們家。

  “逢年過節送慰問品,天冷了送棉衣、棉被,在街上碰見我就問有沒有困難。社區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這么好,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說到動情處,馮運富不禁眼圈紅了。

  牢記自己是黨員

  馮運富說,他入黨50多年,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因為他是在黨的關懷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

  “我沒有見過我的父親。家人對我說,父親是一位烈士,1929年犧牲。我是在父親犧牲兩個月后出生的。”馮運富說。馮運富的父親去世后,母親改嫁,他開始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其9歲時祖父去世,14歲時祖母去世。正當其無依無靠時,父親的一位老戰友找到了他,將他調到身邊當通訊員。1955年,作為補充兵源,馮運富前往朝鮮戰場。由于表現突出,半年后他就被提拔為副班長,56年被提拔為班長,57年被提拔為排長。1963年,馮運富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我當過兵,受黨關懷、教育多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得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只要是首長、領導交給的任務和工作,不提條件,不提要求,堅決完成。”馮運富堅定地說。

  輕傷不下火線

  離休后,馮運富并沒有閑下來。他積極參加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協助社區做工作。

  剛開始,社區組織的打掃衛生、清掃路面積雪、清理街頭小廣告等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時間長了,社區工作人員看他熱心、責任心強,就將清理小廣告的工作交給了他。

  “沒成立社區時,我就負責清理小廣告。榆柳社區成立后,領導說還讓我干,我就堅持了下來。剛開始,社區所有街道、家屬院的小廣告都歸我管。后來,街道上的清理工作被區里接管了,我只負責清理所有家屬院的小廣告。”馮運富說。

  馮運富每個月固定兩次到社區所有家屬院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平時,在街上散步、買菜時,他只要發現有小廣告就及時清理。“創文”、“創衛”時,他每天都頂著烈日,在街上工作兩三個小時。

  “馮伯是個熱心人。他清理小廣告用的工具、材料,都是自掏腰包購置的。我們要幫他買,他總是說不用,花不了幾個錢。”牛麗萍說。

  “10月初,我做了個小手術,在家歇了快一個月了。這幾天,我感覺身體恢復得不錯。我準備雨停之后,就去各家屬院看看,把小廣告都清理清理。”馮運富說。

  張愛蓮:沒人管的公廁她來管

  煤場街,市區眾多背街小巷之一,不長的巷子里住著幾十戶居民。在社區工作中,背街小巷的管理一直是難題。而煤場街因為有了張愛蓮,不僅環境衛生搞得好,鄰里關系也格外和諧。

  走進張愛蓮的家,一張全家福、一張金婚合影,在客廳簡單的擺設中,格外顯眼。從兩張照片中她和家人的笑容上判斷,這是一個美滿、和諧的大家庭。“我有3個女兒、2個兒子,兒孫都非常孝順,我們家庭的氛圍非常和諧。我和老伴兒結婚55年了,處得一直都可好。”張愛蓮笑著說。

  張愛蓮離休前,在我市以前的知名企業美菊鞋廠工作。她由于為人熱情、責任心強,曾擔任注塑車間主任之職。她說,那時候除了工作外,她還經常關心車間職工的生活。特別是婦女工作,她做了很多年,非常有經驗。鄰居之間、家庭之間有矛盾,只要張愛蓮出馬,一般都能解決。

  “其實也沒啥訣竅,我先跟他們分別談話,說說對方的缺點,讓他們消消氣。等他們氣消了,我再慢慢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各自的不足或錯誤,問題就解決了。”張愛蓮笑著說,“再者,因為我們家比較和美,大家看著都羨慕,所以我說啥,鄰居們都能聽進去。”

  此外,煤場街的房子都是平房,居民家中都沒有廁所,整個小巷子里只有一個廁所。有一段時間,因等待改造,該巷子里唯一的廁所沒有人打掃。看著越來越臟的廁所,張愛蓮二話不說,拿起自家的工具把廁所清理干凈。在她的帶動下,巷子里離廁所比較近的幾戶居民也參與了進來,這一打掃就是半年多。

  “創文”、“創衛”迎檢時,張愛蓮帶頭,領著煤場街的老鄰居們,天天打掃衛生。為了保持,她還挨家挨戶通知,讓大家一定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除了自己帶頭之外,張愛蓮還十分注意和社區結合。“有些事情,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但實在解決不了還得跟領導說。”張愛蓮說。張愛蓮和馮運富是門挨門的鄰居,因此她對馮運富家的情況非常了解。她知道馮運富是一名老黨員,雖然家庭生活困難,但不愿意向政府伸手。于是,她就把馮運富的情況反映給社區的工作人員。經核實,社區開始關心馮運富的生活。

  “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跟老馮一樣,我也是老黨員。離休了,給國家和政府作不了啥大貢獻,把俺這個小巷子的衛生搞好,使鄰里關系更和諧,也算作貢獻了不是?”張愛蓮笑著說。

責編:李文麗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