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大中原 給力“中國夢”
今年全國“兩會”,中原經濟區建設仍然是駐豫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也備受廣大網友的關注。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實施《中原經濟區規劃》的起步之年,如何把握機遇,持續求進,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把藍圖上的美好愿景變成現實,代表、委員們和網友一起,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把握機遇
新起點實現新跨越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描繪的“美麗中國”清晰可觸。
“到2020年,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中原經濟區發展藍圖生動具體。
“中原經濟區是‘中國夢’的生動實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原畫卷’。”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認為,作為中部人口最密集、優勢最突出、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中原經濟區建設必將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和支撐全國發展新的增長極,從而在支撐全國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發展中的河南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意味著發展先機和領先優勢。”張亞忠說。
代表委員們認為,未來五年,是我省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盡管挑戰前所未有,但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務實重干,就一定能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在代表委員們熱議的同時,在網絡上,中原經濟區同樣吸引著網友們熱切的目光。
中國經濟年鑒的官方微博說,以河南為核心的中原經濟區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內陸地區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中原經濟區很多潛在的優勢尚未形成現實優勢,迫切需要國家戰略指導。
新浪城市頻道更是用時下流行的“代言體”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搖旗吶喊。“你可以否定我的現在,但‘三化’協調會告訴你中原經濟區的未來。發展的道路上少不了貶低和質疑,但那又怎樣?河南振興已勢不可擋!”
持續求進
建設美麗大中原
在加快信息化進程中持續探索“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是中原經濟區最大的亮點。代表委員們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好這條路子,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以貫之謀發展。
中原經濟區最具潛力的發展動力在城鎮化,最雄厚的內需潛力也在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絕不能僅僅是新型農村社區,而是五級現代城鎮體系的共同引領。”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市政協副主席舒安娜說,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和農民共享,另外還要注重解決好農民就業、福利、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創新驅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黃布毅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把重點放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上,把促進產業發展作為主戰場。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原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技術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探索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帶動產業技術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黃布毅說。
“義煤集團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資產總量達到2000億元以上,經營總額達到1000億元以上,進入千億級企業行列。”全國人大代表、義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武予魯說,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驅動這一關鍵,加快煤化工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還要注重區域之間的開放合作、融合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濟源市市長王宇燕提出,濟源市承擔著中原經濟區西北部連南貫北、區域聯動的重要任務,今后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推動區域間開放合作向縱深發展,成為中原經濟區沿邊開放合作示范區。
網友對中原經濟區的前景也滿懷憧憬。山東網友小豆大麥說,山東一直是河南區域合作的主要伙伴,兩地在產業互補、旅游文化方面合作潛力巨大。“中原經濟區不只是政府的事,不只是河南的事,老百姓也得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本報記者 馮蕓 陳茁 楊凌 柯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