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3 08:47:00 來源:鳳凰時尚綜合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日前,網友“Tablelai”發布的微博:“女上司今天居然穿婚紗上班,不是五一受結婚潮刺激了吧?”在微博中,“Tablelai”還附上了女上司穿婚紗上班的照片和她在網上寫下的“恨嫁日記”。
網友Tablelai微博截圖:恨嫁女上司
事件還原:原公司“女神”變恨嫁女穿婚紗來上班
從網友“Tablelai”發布的微博以及他公布的女上司在交友網站的日志不難看出,這個女上司曾經公司眾男士心中的“女神”,不僅長相好而且事業上也不算差,但是如今為何落到單身還穿著婚紗來上班的地步呢?
有網友認為她是受五一結婚潮的刺激,才會如此激進恨嫁。針對“恨嫁女”從公司男同事的“女神”到如今急切恨嫁的這一變化,網友在唏噓的同時不免也對其遭遇產生同情。有網友評論道:“種什么因結什么果,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不過還是希望她能有好運吧。”
真相解讀:中國剩女多“優質”
這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個案,案例中被剩下的女上司長相不錯,事業也不錯,但是偏偏就剩下了,原因幾何?
近日,廣州青年婚介所進行了“中國傳統婚姻家庭文化對現代青年婚姻觀念影響”的調查。調查顯示,近半男性竟認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同時有絕大多數受訪者認同女性的“相夫教子”定位。廣青婚介所副所長、全國資深婚戀顧問胡展鴻根據調查分析說,現在被剩下來的主要是條件優秀的女性以及條件不好的男性。
胡展鴻分析說,從總體調研結果來看,受訪者在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傳統婚姻家庭文化的影響,在“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內”、“夫唱婦隨”的女性角色定位問題上均選擇認同或部分認同的觀點。因此,現代的青年認同了男女在能力上面的性別平等,但在角色定位上依然接受或樂意接受不平等的安排。
胡展鴻說,該現象也是社會婚戀問題及婚姻家庭問題產生的文化因素。從擇偶的角度考慮,當女性作為一個個體參與到社會工作后其經濟收入應該有機會與一個優秀男性相當,而在組織家庭時,則要求男方的經濟收入來源應該高于自己。
因此,當代社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自身條件越是優秀的單身女性其擇偶的范圍越是狹窄,同理自身條件越是糟糕的單身男性其擇偶的范圍也同樣是狹窄的,而該兩者是不存在交集。“也就是現在被剩下來的主要是條件優秀的女性以及條件不好的男性。該現象除了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屬于轉型期婚姻家庭文化扭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