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教育 旅游 圖庫 社區
>> 返回映象網首頁
2014年河南新農合住院補償封頂線提至20萬

2013-09-25 19:09:00 來源:映象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9月25日,河南省衛生廳召開2014年新農合統籌補償政策新聞通氣會,從明年開始,河南新農合住院補償封頂線提至20萬,出省務工人員也可在當地參合。此外,出生當年未參合嬰兒可參照父母標準進行補償。

  【更實際】明年新農合住院補償封頂線提至20萬

  據了解,住院補償封頂線以當年實際獲得的大病統籌補償金額累計計算,2013年,我省新農合住院費用補償封頂線達15萬元,2014年將提高到20萬元,最大限度提高參合人員的實際受益水平。

  在提高新農合住院補償封頂線的同時,我省還將降低各級醫療機構住院費用補償起付和分段標準。省級Ⅰ類和省級Ⅱ類醫療機構在補償起付方面降1000元。而在補償分段標準方面降幅在200元至1000元之間。

  此外,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新農合制度建立以來,我省多次提高了財政補助水平,從而將新農合年人均籌資水平從2003年的30元提高到了2013年的340元,2014年還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籌資水平的提高,省衛生廳同有關部門一起,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不斷完善補償方案,參合農民在省、市、縣、鄉級醫院最高費用段補償比例已分別達到65%、70%、80%、90%。

  【更人性】出生當年未參合嬰兒可參照父母

  在不斷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時,我省還先后推出一系列人性化服務舉措,最大限度滿足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就醫和報銷需求。

  對籌資時尚未出生,錯過繳費時限而未能參合的嬰兒,我省實行母嬰共享補償。出生當年可以憑患兒母親身份證明、合作醫療證以及患兒出生醫學證明或戶口證明,以參合母親身份享受新農合補償,與參合母親統一補償標準。

  此外,為鼓勵孕產婦住院分娩,對參合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定額補償。結合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國家專項補助項目的實施,孕產婦住院分娩要先執行國家有關項目規定的補助政策,再由新農合基金按規定給予補償。

  例如,參合孕產婦住院順產,在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實行限價內定額補助300元,在縣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新農合定額補助450元。

  【更民生】農民工省外也可參合就醫

  在通氣會上,記者發現2014年新農合統籌補償政策更加關注了省外流動的務工人員。2007年以來,我省各地推廣信陽市的做法,積極探索在外出務工農民較集中的地方建立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

  據了解,目前已在北京、江蘇、陜西、山東、福建等省和廣州、深圳、鄭州等市設立了近100家農民工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外出務工農民就地參合,就地就診,就地報銷。

  “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農民工就地參合、就地就醫、就地補償,為外出務工的農民提供良好服務。對于務工農民比較分散,不具備外設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可通過遠程補助等形式解決外出參合人員就醫補償問題。”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秦省說。

  【更便捷】推廣省內跨區域住院即時結報

  隨著新農合制度的深入推進,農村居民醫療服務需求快速增長,不僅要求獲得更多的實惠,而且希望得到更便捷的服務。

  為方便參合農民看病就醫,我省在2004年縣內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基礎上,2008年全面實行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2009年,選擇條件成熟的省級醫院積極開展省級即時結報試點,2010年12月全省所有省級醫院全部實現即時結報;2011年7月1日全省167家市、縣級醫院全面開通了跨區域即時結報,實現了參合農民在所有18個省轄市看病住院都可以享受即時結報。

  截至目前,全省開展跨區域即時結報的省市縣級醫院達287家,有183.65萬參合人員獲得跨區域即時結報,補償金額達85.5億元。同時,我省還在積極探索門診跨區域即時結報。

  據了解,今年4月起,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部分重大疾病門診醫療費用的即時結報,符合條件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血友病A患者在定點救治醫院實施門診特定藥物治療時,僅需負擔個人自付的20%醫療費用,占醫療費用80%的新農合補償款由定點救治醫院墊付,大大減輕了因昂貴的特定藥物費用帶來的經濟負擔。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映象網>> 熱點關注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財經|娛樂|女性

      教育|旅游|圖庫|社區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