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5 08:20:00 來源:證券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上證180公司凈利潤1.79萬億元,占滬市整體凈利潤的92.60%,凸顯大盤藍籌股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日前,2013年上市公司“成績單”基本出齊,企業整體業績大幅增長,2534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2.26萬億元。其中,滬市共實現凈利潤約1.94萬億元,深市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合計3236.65億元。
滬市方面,截至4月29日,有957家上市公司已對外披露2013年年報,同時,雖經多次督促,仍有2家公司未如期披露年報,公司股票目前已被停牌;深市方面,截至4月30日,深交所1578家上市公司中1577家披露了2013年年報或年報數據,其中主板公司479家(ST國恒未披露),中小企業板公司719家,創業板公司379家。
經初步統計分析,2013年度,滬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大幅增長,共實現凈利潤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3.06%,每股收益0.60元,同比增長8.29%。
同時,2013年滬市公司經營規模穩步擴張,共實現營業收入21.48萬億元,同比增長8.27%。從實體經濟運行看,非金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共計1.28萬億元,同比增長6.39%,反映出其具有較好的經營質量。
從滬市公司不同板塊看,上證50公司和上證180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77元和0.72元,盈利能力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上證50公司實現凈利潤1.19萬億元,占滬市整體凈利潤的61.47%,上證180公司凈利潤1.79萬億元,占滬市整體凈利潤的92.60%,凸顯大盤藍籌股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統計表明,屬于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經營規模和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實現營業收入8848億元,同比增長10.37%;每股收益0.46元,雖然低于滬市整體水平,但同比增長9.48%,高于滬市整體增長率,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潛力。
從行業分布來看,金融、批發零售、信息技術服務、建筑、制造業、房地產、電力熱力生產供應等多個主要行業業績向好,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市場比較關注的金融業穩步增長,實現凈利潤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5.06%。
總體來看,滬市公司現金分紅水平有較大提升。在具有現金分紅能力的706家公司中,共有674家公司公布了派現方案,派現公司家數占比達70.43%,比2012年度的68.45%有所增加;合計擬分派現金紅利總額6693億元,比去年5959億元增加12.32%。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高比例派現上市公司數量略有增長,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大額派現公司群體。經統計,派現比例在30%以上的公司共有537家,50%以上的公司共計127家。以2014年4月29日的收盤價計算,滬市上市公司股息率超過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率(3%)的公司達100家,股息率超過5%的公司達39家,藍籌股市場價值凸顯。
2013年,滬市共有88家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占2013年報公司總數的9.20%,比2012年的虧損比例11.53%有所下降。其中,17家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1家公司因連續三年虧損將被暫停上市,1家公司因連續四年虧損被退市。
深市方面,根據深交所5月4日發布的《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13年報實證分析報告》,從2013年深交所1577家上市公司年報來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穩步增加,利潤增長由負轉正;三個板塊差別化發展特征更為明晰;行業分化繼續加劇,凸顯經濟轉型期特征和壓力。
2013年,深市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合計3236.65億元,同比增長17.34%,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增長26.65%、5.18%和10.48%。2013年有129家公司虧損,平均虧損2.16億元,虧損公司數量雖然比2012年增加17家,但是平均虧損額小于2012年的2.86億元。2013年凈利潤增長超過50%的公司有242家,比2012年增加68家。
2013年深市共有1171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較2012年增加16家,分紅公司占比74.30%,較上年增加1.02個百分點;涉及分紅金額933.48億元,同比增加2.23%;剔除虧損公司,有233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過50%;截至2013年年報,885家公司連續3年以上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