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供電公司臺區綜合治理工作側記
“俺村臺區治理后,電壓穩了,供電質量高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冰箱、空調、抽煙機、飲水機,幸福生活比蜜甜。”中牟縣城關鎮大潘莊村村民潘利強高興的說
隨著農村用電量快速增長,農村電網配電變壓器容量不足及低壓線路“卡脖子”現象嚴重,直接影響了農民“幸福生活”用電。鄭州供電公司積極籌措資金進行臺區綜合治理和改造,2012年,臺區綜合治理工作得到了很大改善,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朋友帶來了用電“福音”。
標本兼治齊動員
“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根本保障。發展農業生產、優化基礎設施、增加農民收入,電力部門顯得尤為重要。”鄭州公司總經理王政濤說。
過去,由于線路老化,供電質量差,用電無保障,管理不規范,造成農民有電不能用,農村經濟發展根不上,臺區綜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有問題就要解決。”鄭州公司成立臺區綜合治理專項小組,從組織到位、責任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的工作思路把關,針對三類配電臺區建設模式(現有配電臺區、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規范設計、省公司臺區綜合治理典型設計)的對比分析,制定出臺了<新臺區典型標準化建設方案>,對照技術標準逐條梳理,全面記錄與掌握每個臺區的現場情況。
鄭州公司臺區綜合治理負責人主動與各縣局臺區治理負責人聯合辦公,自愿放棄休息時間,“白加黑、五加二”成了他們的工作常態。無論刮風下雨,始終堅守一線,摸清轄區線路、臺區“家底”,白天走街串戶,查遍每個臺區和每個客戶計量裝置,晚上填寫臺區變更工作單和繪制標準抄表路線圖。頂烈日、冒酷暑,現場核實10千伏公用線線路網絡圖,繪制、修訂公變臺區低壓電氣接線圖,整理制作臺區資料臺帳,現場張貼分支箱、分電箱、低壓電纜標識。
“臺區治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但大家每天都齊心協力作戰,雖然苦和累,但心里感覺很充實。”鄭州公司農電工作部主任關紅錦說。
老村舊貌譜新篇
8月2日,筆者走進滎陽市豫龍鎮槐西村發現,線路整齊優美、表箱錯落有致、出線進線規范統一,這是典型的“城中村”。
針對以前電網薄弱、電壓低、停電頻繁等現象諸多,進一步規范管理,降損增效、消除隱患、可靠供電和信息共享,滎陽市電業局以點帶面,對槐西村低壓線路及下戶線全面進行升級改造,積極為該村新增100千伏安配變2臺,新建并改造10千伏線路1.2千米,更換下戶線1.86千米,更換表箱89只。
鄭州公司根據臺區典型標準化建設方案,制定出各個臺區治理進度表,實行供電所倒排工期完成時間節點表、限時完成制,確定專門的臺區管理專責,負責臺區公開、分級管理、動態考核,定期上報各類數據、治理進度、階段總結,使臺區治理工作有序進行。筆者在臺區治理現場還看到,智能電表已進入了千家萬戶,智能電表與老式電表相比,具有計量精確度高、電量記憶、抄表時間凍結、信息遠程傳送等功能特性。在避免人工抄表誤差時,不用到現場就能遠程分析電表數據,方便及時搶修、減少停電時間。
截至6月底,完成臺區治理工程項目914個,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60.86千米、配變343臺(總容量7. 254萬千伏安)、400伏線路69.72千米、開關8個。
載下梧桐引鳳來
“這幾年來,國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規模不擴大,逐漸占領行業鰲頭,與電業局不斷改善用電環境是緊密相連的。“新密市曲梁鎮產業聚集區國華食品有限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為民說。作為河南省首批命名的新密市產業聚集區,于2003年建成,先后有60余家企業入駐,為了更好的報務產業聚集區發展,新密市電業局在臺區綜合治理中,對產業聚集區用電進行集中“會診”,先后建成35千伏變電站一座、10千伏線路3條,新建供電所一個,為其提供可靠用電保障。
在臺區綜合治理中,鄭州公司按照臺區典型設計標準,根據每個縣市產業聚集區用電特點制訂改造方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比例,通過整治臺區線路設備消缺、更換標識標牌,改造線路“蜘蛛網”,使產業聚集區用電環境煥然一新。“原來用電經常出現過載情況,現在臺區改造后,再也沒停過電,有了電力作保障,我們打出了自己的服裝品牌,獲得了AAAA級信譽企業,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泛美制衣廠廠長崔喜軍高興的說。
截至目前,鄭州公司共完成2012年臺區綜合治理項目928個,更換變壓器364個、跌落式熔斷器779個、無功補償裝置130個、接地裝置149個、低壓線路239條、標識維護1405個。
臺區綜合治理美化了農村環境、提高了農村用電質量,登封市、鞏義市、新密市、新鄭市被省發改委任命為新農村電氣化A類縣“臺區治理展新顏,幸福生活邁向前。” 臺區治理好了,投訴少了,搶修輕松了,工作效率高了,老百姓正朝著美好生活大步向前走。(朱韶瑞 段靜)
相關新聞
更多>>